[实用新型]一种批量易拉罐自动压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3450.1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8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民;蔺博见;程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30B9/32 | 分类号: | B30B9/32;B30B1/26;B30B15/00;B30B15/3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批量 易拉罐 自动 压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拉罐回收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批量易拉罐自动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量的空易拉罐经过各种途径得到回收, 会占用较大空间,尤其是垃圾回收站的空易拉罐会大量存积、占用太多空间、而且不方便运输。 同时目前小型垃圾回收站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且目前市场上的易拉罐处理设备多为大型复 杂结构,使用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单位使用。而一些传统小型易拉罐压缩机效率低, 需要人工一个一个投放或事先码放易拉罐,压缩后从压缩平台上取下,收集不便,压缩处理连 续性不高。人工直接参与机器操作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批量易拉罐自动压缩装 置,能够将大量易拉罐按个筛分后,将易拉罐按固定时间间隔依次投入压缩装置进行压缩,压 缩和回收同样具有周期性,使无序的作业变得规范有序,代替传统用手去投放和回收易拉罐, 一次批量投放后即可完成工作。具有价格便宜,占用空间小,连续性好,效率高,操作简便, 使用安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批量易拉罐自动压缩装置,包括投料仓、传送装置、压缩装置和回收箱;其中,
所述的投料仓内设置有筛分装置,所述的筛分装置的筛分转盘上设置有扇叶和筛分孔,转 动的扇叶筛选投料仓内的易拉罐逐一通过筛分孔进入传送装置;所述的传送装置包括上下设置 的锥形筒和连接筒;锥形筒的大端与投料仓底部孔连通,小端与连接筒连通,连接筒底部与压 缩装置连通;所述的压缩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压缩圆筒和压缩锤,压缩锤沿压缩圆筒轴向做往 复运动进行压缩易拉罐;所述的压缩圆筒底部与所述的回收箱的回收口连通。
容纳孔转到锥形筒小端下方时,锥形筒内的一个易拉罐进入容纳孔,容纳孔转到连接筒上 端时,容纳孔内的易拉罐进入连接筒内。
所述的锥形筒和连接筒之间还设置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换 向转盘,换向转盘上沿径向设置有与易拉罐外部形状相当的容纳孔;所述的换向转盘的转轴与 锥形筒的中心线垂直设置,且当容纳孔转到锥形筒小端下方时,容纳孔的中心线与锥形筒的中 心线重合。
所述的筛分装置的筛分转盘通过设置在投料仓顶部的锥齿轮组驱动,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 合的小锥齿轮和大锥齿轮,大锥齿轮与筛分转盘的转轴连接,小锥齿轮与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 轴连接;所述的换向装置通过带传动组驱动,带传动组与所述的第一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压缩装置还包括挡板、凸轮、第一带传动组和第二带传动组;所述的挡板一端设置 在压缩圆筒底部用于挡住回收箱的回收口,挡板另一端伸出压缩圆筒外与凸轮接触构成凸轮机 构,第一带传动组驱动凸轮机构带动挡板沿压缩圆筒底部作往复运动;所述的压缩锤通过连接 杆与第二带传动组相连,第二电机的第二输出轴驱动第二带传动组转动使压缩锤作往复运动; 第一带传动组通过皮带与第二带传动组相连。
所述的凸轮周向上设置有凹形结构,挡板底端与所述的凹形结构底部接触时,回收箱的回 收口完全打开;所述的压缩锤向压缩圆筒底部运动时,挡板始终闭合回收箱的回收口;压缩锤 远离压缩圆筒底部时,挡板打开回收箱的回收口;
所述的筛分装置及换向装置的转动周期与压缩锤和挡板的往复运动周期相当。
所述的压缩圆筒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的传送装置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的锥形筒长度为易拉罐高度的整数倍,锥形筒大端直径与孔直径相当,锥形筒小端直 径与易拉罐直径相当。
所述的投料仓包括柱形的容纳腔和设置在容纳腔外侧的矩形的投料口;容纳腔的中心线与 水平面成60°夹角,投料口的矩形侧壁垂直水平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34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