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雷达天线防护的非连续式避雷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4940.3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5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熊秀;何征;范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爱邦电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雷达 天线 防护 连续 避雷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电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雷达天线防护的非连续式避雷针。
背景技术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界平均每年有几十万次的闪电发生,一次闪电的电压最高能达到10亿伏,电流超过20万安培,瞬间可释放出数百千瓦时的能量,如此高的能量具有非常大的破坏性,对于没有防护措施的建筑和设施,直接遭受雷击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通常位于高处或者空旷地方的设施容易遭受雷击,使用避雷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护方法,目前现有的避雷针基本属于传统富兰克林式避雷针,整个避雷针包含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部分,每部分都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组成,安装位置需要高于建筑设施,在雷击时,避雷针的顶端能够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雷达天线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雷达天线通常处于山顶或者比较开阔的地带,因此必须考虑雷击防护问题。使用传统的避雷针,虽然能起到良好的雷电防护效果,但由于避雷针是一个整体导通的金属,当有信号经过它时,避雷针内部会产生感应电磁场,对雷达天线通讯产生严重干扰,尤其是军用通信天线,这种干扰已经无法忽视。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工作,能使得雷电防护和对信号无干扰二者兼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雷达天线防护的非连续式避雷针,解决了现有避雷针无法兼容雷电防护和信号无干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雷达天线防护的非连续式避雷针,包括依次连接的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引下线表面镶嵌着若干金属片段,金属片段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引下线为绝缘棒或绝缘管,引下线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中任意一种。
金属片段的材料为铜或不锈钢。
金属片段的形状为圆形或菱形或尖角矩形中任意一种,金属片段之间的间隙为0.1~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避雷针具有良好的透波性,在正常情况下,引下线处于开路状态,间隔的金属片段不会产生连续的感应电流,因此不会对雷达信号产生显著干扰,根据天线的工作频率,调整引下线金属片段的尺寸与间隙,可以使干扰降到最小;本实用新型的避雷针具有优异的雷电防护能力,金属接闪器能有效的拦截雷电,遭遇雷击时,间隔的金属片段会击穿上方的空气形成电离通道,将雷电安全的传导至接地装置泄放;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片段镶嵌在引下线的一个面或者多个面,镶嵌的面越多,防护侧击雷的能量更强,同时避雷针的安全系数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连续式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非连续式避雷针中引下线的主视图;
图3(a)3(b)3(c)是本实用新型非连续式避雷针中引下线的剖视图;
图4(a)4(b)4(c)是本实用新型非连续式避雷针中金属片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闪器,2.引下线,3.金属片段,4.接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雷达天线防护的非连续式避雷针,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接闪器1、引下线2和接地装置4,接闪器1材料为镀锌不锈钢,引下线2为聚酰亚胺棒材,如图2所示,引下线2表面镶嵌着若干金属片段3,金属片段3之间留有一定0.1mm的间隙,如图3(a)所示,引下线2的横截面为圆形。
其中,金属片段3的材料为不锈钢,如图4(a)所示,形状为圆形,直径为3mm。
其中,引下线2最前端的金属片段3与接闪器1不进行搭接,留有0.5mm的间隙,最末端的金属片段3与接地装置4也不进行搭接,间距为0.5mm;接地装置4材料为镀锌不锈钢,与大地紧密连接。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雷达天线防护的非连续式避雷针,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接闪器1、引下线2和接地装置4,接闪器1材料为镀锌不锈钢,引下线2为聚酰亚胺棒材,如图2所示,引下线2表面镶嵌着若干金属片段3,金属片段3之间留有一定1mm的间隙,如图3(b)所示,引下线2的横截面为正四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爱邦电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爱邦电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49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