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割台智能仿形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6785.9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3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锴;李志伟;郑德聪;郭玉明;罗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8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割台仿形控制技术,具体是一种割台智能仿形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圆盘锯齿式切割器主要应用于柠条的平茬收割。在进行柠条的平茬收割时,为了满足平茬收割的技术要求(割茬平整,并高出地表20-50mm),需要对圆盘锯齿式切割器的割台进行仿形控制,以保证割台能够随着地表的起伏变化进行仿形运动。目前,割台的仿形控制主要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实现的:一种方法是机械式仿形控制方法,此种仿形控制方法受割台重量、接地压力、结构布置等因素的制约,普遍存在仿形滞后、难以实现全方位仿形的问题。另一种方法是传感电控液压驱动式仿形控制方法,此种仿形控制方法虽能克服机械式仿形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但其受驾驶员的反应速度限制,普遍存在仿形精确度低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割台仿形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割台仿形控制方法仿形滞后、难以实现全方位仿形、仿形精确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割台仿形控制方法仿形滞后、难以实现全方位仿形、仿形精确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割台智能仿形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割台智能仿形控制装置,包括边路仿形组件控制电路和中路仿形组件控制电路;
所述边路仿形组件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第一非门、第二非门、第三非门、第四非门、第一或非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
第一霍尔传感器的正电源端与正电源连接;第一霍尔传感器的负电源端接地;第一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正电源连接,且第一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非门的输入端和第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非门的输出端和第二非门的输出端均与第一或非门的第一个输入端连接,且第一非门的输出端和第二非门的输出端均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磁阀的线圈与正电源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正电源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正电源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霍尔传感器的正电源端与正电源连接;第二霍尔传感器的负电源端接地;第二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与正电源连接,且第二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非门的输入端和第四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出端和第四非门的输出端均与第一或非门的第二个输入端连接,且第三非门的输出端和第四非门的输出端均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磁阀的线圈与正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正电源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正电源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或非门的输出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
所述中路仿形组件控制电路包括第三霍尔传感器、第四霍尔传感器、第五霍尔传感器、第六霍尔传感器、第一与门、第二与门、第五非门、第六非门、第七非门、第八非门、第九非门、第十非门、第十一非门、第二或非门、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稳压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五发光二极管、第四稳压二极管、第六发光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67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