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履带张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9673.9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7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潘劲松;吴自来;李小军;施邦邦;孙有成;李必超;王中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30 | 分类号: | B62D5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安庆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履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履带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履带式行走机构具有牵引力大、接地比压力小、爬坡能力强等优点,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机械中,形成了各种履带式工程机械。履带式行走机构通常包括履带和导向轮,动力驱动装置驱动导向轮旋转,导向轮带动履带转动。为了保证履带能够正常工作,履带式工程机械通常设有适当的履带张紧装置,为履带提供预定的张紧力,以使得履带与导向轮之间具有合适的松紧度。
目前,履带行走式工程机械的履带张紧装置有多种形式,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液压式履带张紧、弹簧式履带张紧、螺杆式履带张紧等。传统的螺杆式履带张紧装置只是通过螺栓旋紧实现履带的张紧,但是在履带行走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冲击或其它因素导致旋紧螺栓损坏,继而导致履带张紧力不够,甚至会导致履带受损,缩短履带实用寿命,因此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履带张紧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履带张紧装置,包括张紧轮、张紧轴、连接叉和张紧调节装置,其中:
张紧轮固定在张紧轴上,在张紧轴的两侧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叉,连接叉后端连接张紧调节装置;
张紧调节装置由连接座、调节螺栓、锁紧螺母、固定板、中间滑轨、外层轨道壳和限位装置组成,中间滑轨的一端通过连接座与连接叉固定,固定板焊接在外层轨道壳的端面上,锁紧螺母焊接压紧在固定板的端面上,调节螺栓穿过固定板与中间滑轨固定,外层轨道壳上设置限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由焊接在外层轨道壳上的限位螺母和与限位螺母相匹配的限位螺栓组成,限位螺栓通过旋转的方式压紧中间滑轨。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的数量为2个。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焊接在连接叉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组装;通过调节螺栓的旋进旋出,实现履带的张紧,易操作,实用性强;为防止履带行走时在受到冲击或其它因素而导致的调节螺栓损坏,在外层轨道壳上设置限位装置,通过限位螺栓旋进压紧中间滑轨,实现限位功能,解决了调节螺栓或其上的螺纹因损坏而导致中间滑轨滑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张紧轮,2-张紧轴,3-连接叉,4-张紧调节装置,41-连接座,42-调节螺栓,43-锁紧螺母,44-固定板,45-中间滑轨,46-外层轨道壳,47-限位螺母,48-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履带张紧装置,包括张紧轮1、张紧轴2、连接叉3和张紧调节装置4,张紧轮1固定在张紧轴2上,在张紧轴的两侧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叉3,连接叉3后端连接张紧调节装置4,张紧调节装置4由连接座41、调节螺栓42、锁紧螺母43、固定板44、中间滑轨45、外层轨道壳46和2个限位装置组成,上限位装置设置在外层轨道壳46上,限位装置由焊接在外层轨道壳46上的限位螺母47和与限位螺母47相匹配的限位螺栓48组成,限位螺栓48通过旋转的方式压紧中间滑轨45,连接座41焊接在连接叉3的一端,中间滑轨45的一端通过连接座41与连接叉3固定,固定板44焊接在外层轨道壳46的端面上,锁紧螺母43通过焊接的方式压紧在固定板44的端面上,调节螺栓穿过固定板44与中间滑轨45固定。
工作原理:调节螺栓通过焊接在固定板上的锁紧螺母旋进,从而带动中间滑轨及张紧轮向前推进实现履带的张紧,调节螺栓旋出后,张紧轮依靠履带张紧力,复位推动向后,从而实现整个履带的张紧功能。待履带张紧后,旋紧锁紧螺母,然后再旋转限位螺栓将中间滑轨压紧,防止调节螺栓或其上的螺纹因意外损坏而导致中间滑轨滑动这一现象的发生。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96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用量扩充管路输送液体和气体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重叠网络及其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