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砂射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9976.0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7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胡胜勇;王文涛;王显荣;梁兴;孙军;靳建光;李阳;徐岩松;吴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14 | 分类号: | E21B4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砂 射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射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力喷砂射孔中使用的喷砂射孔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水力喷砂射孔技术作为一种射孔完井方式,广泛地的应用于石油开采领域,如喷砂射孔求产、喷砂射孔压裂一体化技术等增产措施工艺,尤其针对质密砂岩、低渗透储层等非常规油汽储层的开采,作用显著。
常规水力喷砂射孔技术是由地面泵注高压、高含砂比的砂浆动力液。喷射时,套管被冲蚀形成的孔径约15~20mm,射流液体穿透水泥环后继续对储层的深穿透射孔,形成棒垂体孔洞,一般穿透深度可达200~400mm,仅从深度参数而言,炮弹射孔深度也能达到该指标,但由于炮弹射孔会造成储层压实带,压实带会造成渗透率下降非常明显,据测定,压实带的渗透率降低达80%~90%,且永久压实不可恢复。因此,水力喷砂射孔工艺对地层污染小,有利于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并使井壁围沿松弛,增大渗透率,松弛作用可增大渗透率3~8倍。
现有水利喷砂射孔技术中,一般采用固定喷嘴射孔,在套管上开孔较小,射孔孔径约15~20mm,高压力大排量的喷射回流液体难以排出孔眼,使孔洞内“憋压”严重,加大了新射流的能量损失,进而导致射孔深度受限。如何扩大套管射孔孔径、增大穿透深度,更有利于井筒与深部地层联通成为水力喷砂射孔技术发展方向。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能有效扩大套管射孔孔径、增大穿透深度的喷砂射孔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砂射孔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射孔孔径小、穿透深度有限的问题,射孔过程中偏心射孔单元的旋转有效增大射孔切割孔径,减小射孔动力液的能量损失,有效增大射孔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喷砂射孔器,包括顶部设置的内部中空的上接头,所述上接头下部密封连接有外筒结构,所述外筒结构底部密封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射孔枪结构;所述射孔枪结构包括与所述外筒结构连接的管体结构和偏心射孔单元,所述管体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径向贯通相对侧壁的透孔,所述透孔中能转动地密封连接有偏心射孔单元,所述外筒结构内部设置有能驱动所述偏心射孔单元转动的动力传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传输结构包括所述外筒结构内部密封套设的能轴向移动的活塞单元,所述活塞单元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动力液通孔,所述活塞单元的顶部自由端穿过所述上接头至所述上接头的顶部外侧,所述活塞单元的底端穿设于所述管体结构的内侧上部,所述活塞单元底端连接有设置于所述管体结构内部、且能通过轴向移动驱动所述偏心射孔单元转动的齿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心射孔单元的旋转中心轴与所述管体结构的中心轴呈空间垂直相交,所述偏心射孔单元的外壁上设有固定的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心射孔单元内部设置有能与所述动力液通孔连通的射流液通道,所述偏心射孔单元的内部与所述偏心射孔单元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设置有偏心射孔喷嘴,所述偏心射孔喷嘴的一端通过所述透孔与所述管体结构的外侧连通,所述偏心射孔喷嘴的另一端与所述射流液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偏心射孔单元上还开设有所述射流液通道的射流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单元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活塞杆和下活塞杆,所述上活塞杆和所述下活塞杆通过密封套设于所述上活塞杆和所述下活塞杆外侧的活塞连接,所述活塞的侧壁内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活塞上腔进油通道和活塞上腔出油通道,所述活塞上腔进油通道的上部设置有阻尼进油阀,所述活塞上腔出油通道的下部设置有出油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筒结构包括与所述上接头的下部密封连接的上密封接头,所述外筒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管体结构的上部密封连接的下密封接头,所述上密封接头和所述下密封接头之间密封连接有活塞外筒,所述活塞外筒内侧上部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所述活塞的上端面与所述活塞外筒的侧壁之间构成活塞上腔;所述活塞外筒内侧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台阶部,所述活塞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活塞外筒的侧壁之间构成活塞行程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99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砂车车载吹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气压平衡的液压抽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