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带式散装车内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1438.5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1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尹忠岩;杨帅;刘本帅;杜文斌;周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星马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50 | 分类号: | B65G53/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气带式 散装 车内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配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带式散装车内装结构。
背景技术
散装车一般都是用来运输粉体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石灰粉等,转运至粉体使用地后,需要进行卸料,在卸料前会利用车载空压机从车上散装仓的底部和侧面等多个部位同时向密闭的散装车仓内吹送高压气体,以便使车仓内的粉料“沸腾”和流化,同时让车仓内产生一定的压力,然后再打开车仓的粉料出口。这样,利用气压和管道就可以将散装车内的粉体输送至储存仓很高的进料口,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散装车的卸料过程。
现生产的散装车内装结构为鼓风板帆布式结构,鼓风板上需加工出上百个孔,用于气体传导,使运输物料气化,原始加工方法为钻床钻孔,加工费时费力,现虽使用数控冲床进行加工,制作时间依旧很长;且此结构非常繁琐复杂,制作成本高,工时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气带式散装车内装结构,采用简单的结构及领先的气化形式,来节约成本、缩短加工时间、提高产品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气带式散装车内装结构,包括筒体、气带、固定螺栓和侧板结构,所述侧板结构包括上侧板、中侧板和下侧板;所述筒体内部焊接有中侧板,所述中侧板上方焊接有上侧板,中侧板下方焊接有下侧板;筒体两端焊接有椭圆封头,所述椭圆封头上焊接有封头侧板,封头侧板与侧板结构构成的夹角处焊接有角侧板,封头侧板一侧焊接有气带垫板,封头侧板上预留有孔位,在封头侧板孔位处焊接有八个气带进气管;所述气带垫板上焊接有两件气带压条,气带压条上方装配有气带和固定螺栓,所述气带一端固定在气带进气管上,气带另一端与气带垫板通过螺栓进行紧固。
所述的筒体呈圆柱形。
所述的筒体内部四侧壁分别对称焊接侧板结构。
所述气带与气带进气管采用喉箍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气带式内装结构,结构简单,易加工,自重轻,有效运载容积大,大大缩短加工时间,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卸料时气化速度与卸料速度也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结构剖面图
其中:1-角侧板;2-上侧板;3-中侧板;4-下侧板;5-气带压条;6-固定螺栓;7-气带;8-气带进气管;9-椭圆封头;10-封头侧板;11-气带垫板;12-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种新型气带式散装车内装结构,包括筒体12、气带7、固定螺栓6和侧板结构,所述侧板结构包括上侧板2、中侧板3和下侧板4;所述筒体12内部焊接有中侧板3,所述中侧板3上方焊接有上侧板2,中侧板3下方焊接有下侧板4;筒体12两端焊接有椭圆封头9,所述椭圆封头9上焊接有封头侧板10,封头侧板10与侧板结构构成的夹角处焊接有角侧板1,封头侧板10一侧焊接有气带垫板11,封头侧板10上预留有孔位,在封头侧板10孔位处焊接有八个气带进气管8;所述气带垫板11上焊接有两件气带压条5,气带压条5上方装配有气带7和固定螺栓6,所述气带7一端固定在气带进气管8上,气带7另一端与气带垫板11通过固定螺栓6进行紧固。
所述的筒体12呈圆柱形。
所述的筒体12内部四侧壁分别对称焊接侧板结构。
所述气带7与气带进气管8采用喉箍进行固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星马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星马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1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多种宽度的袋包装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聚丁烯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