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久气瓶组合式集装格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3844.5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1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侯大庆;蔡文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惠梅塞尔气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F17C13/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郭若山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久 组合式 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瓶搬运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永久气瓶组合式集 装格。
背景技术
永久气体是指临界温度小于-10℃的压缩气体,如:空气、氧、氮、氢、 甲烷、一氧化碳等气体,或按瓶装气体的分类GB16163《瓶装压缩气体分类》 规定,按其临界温度可划分为三类:1、临界温度小于-10℃的为永久气体; 2、临界温度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70℃的为高压液化气体;3、 临界温度大于70℃的为低压液化气体。
目前,永久气体气瓶(称永久气瓶)充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 个气瓶沿充装台排列,每只气瓶接上充装软管,再汇流到总管上;另一种 是先将12只或16只气瓶的瓶头用汇流排预先连接起来,在用一个大集装格 将这些气瓶固定在格子内,整个格子只留一个充装头与充装台的软管连接。 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散装气瓶的充装方式其优点是气瓶移到较灵活,但不足之处在于比较 耗费人力,搬运效率低,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倒地碰伤操作人员,且 比较容易丢失;12或16只气瓶的集装格的优点是气瓶内的容量大,适用于 用气量大的客户,用叉车搬运效率高,但缺点是自重过大,16只气瓶的集 装格重约1吨,装车卸车时需要专用的吊装设备和电动叉车,要求客户现场 有吊装设备或者要求运输车辆上配备好吊装设备,这会影响到对新客户的 开发,或者牺牲掉车辆的有效载荷。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量相对较大、装卸相对灵活且结构 简易的永久气瓶组合式集装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永久气瓶组合式集装格,包括用以支撑四个气瓶的底板,底板上设 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汇流管,汇流管上设有与汇流管连通的 瓶阀,每个气瓶均通过连接管与汇流管连通,四个气瓶分成第一组气瓶和 第二组气瓶,每组两个,第一组气瓶放置在固定架的一侧,第二组气瓶放 置在固定架的另一侧,还包括用以将第一组气瓶暂时固定在固定架上的第 一固定带和将第二组气瓶暂时固定在固定架上的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 和第二固定带均连接在固定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固定带为两条,沿所述固 定架的高度方向上下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带为两条,沿所述固定架的高度 方向上下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固定带包括围设在对应所 述第一组气瓶外的第一支撑部和形成在第一支撑部的两端部的两个第一连 接端,所述第二固定带包括围设在对应所述第二组气瓶外的第二支撑部和 形成在第二支撑部的两端部的两个第二连接端,两个第一连接端和两个第 二连接端通过两个连接件对应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和螺母,螺栓依 次穿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固定架以及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端, 螺母配合连接在螺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纵杆、第二纵 杆以及架设在第一纵杆的上端与第二纵杆的上端之间的横杆,所述汇流管 通过锁定件固定在横杆上,所述瓶阀为两个,分设在汇流管沿长度方向的 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锁定件为U形螺栓、锁定板以 及锁定螺母,锁定板设置所述横杆的下端面,U形螺栓的两个自由端向下穿 过锁定板并配合锁定螺母将所述汇流管锁定在所述横杆的上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与液压油桶推车配 合的叼杠。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相比将单个气瓶移动至充装台进行充 气,本实用新型一次可以运输四个气瓶,装载量较大,且底板的设置使得 本集装格更加稳定,不易倒地,汇流管和瓶阀的设置可同时对四个气瓶进 行充气,提高了充装效率;相比装载12个或16个气瓶的大集装格,如装 载16只气瓶的大集装格的格子自重就有约300公斤,而本实用新型集装格 的自重约150公斤,其更加灵活,便于装卸,且结构简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与液压油桶推车配 合的叼杠。叼杠的设置使得集装格可以通过液压油桶推车来进行搬运,能 够降低搬运人员的体力,而且采用这种结构,在装卸时不需要专用吊臂或 吊车,能够提高车辆的有效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惠梅塞尔气体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泉惠梅塞尔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3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水植物种植床
- 下一篇:硬式襟副翼-升降舵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