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输送装置控制砼的入料量和放料速度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4744.4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8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郭颖;熊奎;张云富;张振禹;邱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456***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输送 装置 控制 料量 速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输送装置控制砼的入料量和放料速度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寸土寸金,多数情况下,深基坑施工时,场地狭小,周围环境复杂,地下公用管线多。施工时要确保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稳定和基坑周边地下公用管线以及临近建筑物的安全。为确保桥梁及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承台基础更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结构形式,因每个承台体积较大,混凝土方量需求量很大,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诸多的优点,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的建筑需要,在建筑行业中也有所应用及推广。多数情况下,因施工场地受限,尤其是泵车吨位自重大,对基坑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会产生影响、对地下公用管线会造成碾压变形不必要的破坏,而且承台基础四周停放混凝土泵车较为困难影响泵车的正常使用,如果接泵管,需要不断的移动和接管,势必造成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间歇,费工费时,而且还不能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容易产生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桥梁及建筑的基础结构,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用地面输送装置,采用输送料管来完成混凝土的输送,但是如何控制混凝土的入料量和放料速度是上述地面装置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输送装置控制砼的入料量和放料速度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输送装置控制砼的入料量和放料速度的结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斗和输送料管,所述输送料管倾斜设置,该控制砼的入料量和放料速度的结构包括形成在进料斗出料口处的出料门洞,在所述出料门洞上安装有上下提拉的料门。
所述料门的立面采用朝向所述输送料管起弧的弧形结构。
所述料门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料门的上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进料斗的外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在进料斗出料口处设置出料门洞,在出料门洞上安装提拉料门的结构,在接收砼车上的混凝土时,将料门关闭,以控制进料斗内的入料量;在进行混凝土输送时,提起料门,通过控制料门的开度来控制放料速度、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定点浇筑混凝土的可操控性得到有效的保障,料门的立面采用朝向所述输送料管起弧的弧形结构优点是可以使料门的提拉顺畅,并且能够防止砼固结,便于清理,加装的复位弹簧,可以使料门自动归位,便于控制。从而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要求,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斗;2、复位弹簧;3、料门;4、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输送装置控制砼的入料量和放料速度的结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斗1和输送料管4,所述输送料管4倾斜设置,该控制砼的入料量和放料速度的结构包括形成在进料斗1出料口处的出料门洞,在所述出料门洞上安装有上下提拉的料门3。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混凝土向着所述输送料管4的方向流出,并方便料门3的上提,所述料门3的立面采用朝向所述输送料管4起弧的弧形结构。为了方便复位,所述料门3设有复位弹簧2,所述复位弹簧2的上端与所述料门3的上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的下端与所述进料斗1的外壁连接。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47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杂地形光伏方阵桩位调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景观式封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