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田园管理机液压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6324.X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6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潘劲松;吴自来;李小军;施邦邦;孙有成;李必超;王中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69/06 | 分类号: | A01B6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田园 管理 液压 转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田园管理机液压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田园管理机是专门为果园、菜地、温室大棚、丘陵坡地和小块地(水、旱 田)作业而设计的农机产品,其主要功能有翻地、旋耕、起垄、铺膜、开沟、播种及水田 平整等,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现有的田园管理机为了降低 生产成本而将其前、后桥均均设计为非转动桥,从而导致现有田园管理机的车头与车厢间 无法实现相对转动,并给实际生产应用带来不便。为此,人们急需一种新的转向机构来实 现田园管理机的转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田园管理机液压转向机构,其能够实现车头与车厢间 的相对旋转,给实际生产应用带来了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田园管理机液压转向机构,包括车厢,所述车厢通过臂杆与固定框架转动连接, 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 向油缸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框架上,另一端与车厢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 缸通过油管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内的 液压油通过油管依次传输到齿轮泵、转向器,所述转向器上设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 和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口通过油管与 第一转向油缸相连接,所述第三出油口通过油管与第二转向油缸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油管由耐磨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车厢上对应设有第一连接凸台和第二连接凸台,所述第一连接凸台和第 二连接凸台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液压油箱和转向器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控制车厢转动的第一转向油缸、第二转向油缸以及液压控制系 统,在液压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当第一转向油缸伸长、第二转向油缸收缩时,车厢向正方 向转动;当第一转向油缸收缩、第二转向油缸伸长时,车厢向反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通 过液压控制系统来实现车头相对于车厢的转动,使得田园管理机的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田园管理机液压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厢,2、臂杆,3、固定框架,4、第一转向油缸,5、第二转向油缸,6、 油管,7、液压油箱,8、齿轮泵,9、转向器,10、第一出油口,11、第二出油口,12、 第三出油口,13、第一连接凸台,14、第二连接凸台,15、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田园管理机液压转向机构,包括车厢1,所述车厢1通过臂杆 2与固定框架3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框架3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转向油缸4和第二转向油 缸5,所述第一转向油缸4和第二转向油缸5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框架3上,另一端与车厢 1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4和第二转向油缸5通过油管6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所 述油管6由耐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由耐腐蚀材料制成的液压油箱7, 所述液压油箱7内的液压油通过油管6依次传输到齿轮泵8、转向器9,所述转向器9由 耐腐蚀材料制成,所述转向器9上设有第一出油口10、第二出油口11、第三出油口12和 进油口15,所述第一出油口10通过油管6与液压油箱7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口11通过 油管6与第一转向油缸4相连接,所述第三出油口12通过油管6与第二转向油缸5相连 接。
所述车厢1上对应设有第一连接凸台13和第二连接凸台14,所述第一连接凸台13和 第二连接凸台14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转向油缸4和第二转向油缸5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63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