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环境监测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6408.3 | 申请日: | 2015-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0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熊和金;裘斌;孙帅;陈飞虎;赵诗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R21/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环境监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安全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汽车内环境监测报 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儿童和老人被成人滞留在车内窒息或车内高温致晕的事件屡见不 鲜,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并未安装相应的监测报警应对装置,部分汽车即使安 装有车内制氧机,声音感应器,但这些装置大多十分复杂且成本较高,并未在 国内大范围普及。
汽油在内燃机中燃烧时,由于氧气不充分,会生成CO等有毒气体,若车 子停止行驶后仍开启空调,这些有毒气体可能经空调系统进入封闭车内环境, 有可能造成乘员中毒事件的发生,乘员轻则昏迷失去知觉,重则中毒身亡。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全身振动可导致骨骼运动系统、胃肠道系统、前庭系 统等多方面的变化,在汽车颠簸较大的情况下,剧烈和频繁的振动可能对老人 和小孩的内脏造成不小伤害,突发性疾病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而较强的车 辆振动不仅会危害乘员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对车辆本身造成损伤。
汽车如遇暴雨天气,车外积水超过车体二分之一时,已经不可能打开车门, 此时乘员只能通过车窗逃生,但如果一段时间后乘员仍未察觉,直至积水堵住 车窗,此时逃生难度将大大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环境监测报警装置,有效预 防车内窒息事件和温度过高引发的中暑等身体不适的情况,避免车辆行驶过程 振动过大给乘客带来的身体危害,及时检测车内有毒气体浓度与监测车外水位, 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及便于乘员及时逃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 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内环境监测报警装置,包括车体,车体内设有微型计算机,微型 计算机输入端分别连接有氧气检测元件、温湿度检测元件、CO检测元件、气体 质量检测元件、水位检测元件与振动检测元件,微型计算机输出端分别连接有 继电器、空调控制器、发声报警装置与远程报警装置,继电器连接有排风扇, 空调控制器连接有车内空调。
进一步而言,所述微型计算机采用ARM处理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氧气检测元件、温湿度检测元件、CO检测元件与气体质 量检测元件分别设于车体内仪表盘,氧气检测元件采用氧气传感器,温湿度检 测元件采用温湿度传感器,CO检测元件采用CO传感器,气体质量检测元件采 用空气质量传感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水位检测元件设置于车体门外侧,水位检测元件采用水 位传感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振动检测元件设于车体内座椅底部,振动检测元件采用 机械振动传感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发声报警装置采用蜂鸣报警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远程报警装置采用CDMA无线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检测元件将待测汽车内外环境的各项数据发送至微型计 算机,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与预设定的标准值进行分析比较,作为实行相应 的解决方案的评判指标,从各方面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有效预防车内窒息事 件和温度过高引发的中暑等身体不适的情况,避免车辆行驶过程振动过大给乘 客带来的身体危害,及时检测车内有毒气体浓度与监测车外水位,预防中毒事 件的发生以及便于乘员及时逃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位检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图。
1、微型计算机;2、氧气检测元件;3、温湿度检测元件;4、CO检测元件;5、 气体质量检测元件;6、水位检测元件;7、振动检测元件;8、继电器;9、空调控制 器;10、发声报警装置;11、远程报警装置;12、车内排风扇;13、车内空调;20、 进水通道;21、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汽车内环境监测报警装置,包括车体, 车体内设有微型计算机1,微型计算机1输入端分别连接有氧气检测元件2、温 湿度检测元件3、CO检测元件4、气体质量检测元件5、水位检测元件6与振 动检测元件7,微型计算机1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继电器8、空调控制器9、发声 报警装置10与远程报警装置11,继电器8连接有排风扇12,空调控制器9连 接有车内空调13。
以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6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轴风力机用中心轮毂
- 下一篇:封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