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煤热解耦合多联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2084.4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8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任秀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10B53/04;C10J3/50;C10J3/72;C10J3/84;C10B5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床 生物 气化 煤热解 耦合 联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煤热解耦 合多联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其对国际市场原 油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石油入口渠道和原油价格的不确定性都对我国的能 源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寻求和发展石油替代品成为解决中国能源危机的 重要途径。基于我国富煤的能源特点,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开发清洁高效的煤 炭利用新技术,对缓解我国的能源需求矛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热解是煤清 洁利用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我国中低变质煤储量较大,该煤具有化学活性好、 挥发分高等特性,因此发展以中低变质煤热解为基础的洁净煤技术是我国煤炭 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目前,煤热解工艺按照加热终温、加热方式、加热速度、气氛、压力等分 为不同的类型。其中煤热解工艺按照加热方式可以分为内热式、外热式和内外 热并用式三类。无论何种加热方式,其都是利用原煤或热解半焦的燃烧气化作 为煤热解的供热源实现热解。煤和半焦的燃烧不仅造成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同时会产生的大量的SO2,NOx、CO2和烟尘,造成环境污染。
另外,煤的热解按照气氛可以分为惰性气氛、还原性气氛及氧化性气氛热 解,其在不同气氛下热解的气液固态产物产率也是不同的。煤在惰性气氛中热 解所得焦油产率低、且焦油中重组分含量高,不利于加工利用。煤在还原性气 氛中热解可以有效提高焦油收率和质量,其中煤加氢热解还能有效提取煤中富 氢组分作为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同时热解产生的低硫半焦作为洁净动力燃料, 可以有效减少直接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由于氢气的价格昂贵,为 了降低加氢热解工艺的投资费用,可以采用富氢气氛,如焦炉气和合成气代替 纯氢进行煤的热解,其可以提供足够的氢气以满足热解的需要,而且还可以节 省投资费用。
生物质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它是太阳能转换和积累的主要形态之一, 是唯一的既有矿物燃料属性,又可储存、运输、再生和转化的能源。生物质每 年都可再生,还具有周期短、产量大的特征。生物质燃烧气化不仅可以放出大 量的热量,还可以得到类似于焦炉气的富含CO,H2、CO2等的还原性气体,其 释放出的碳与其在生长时吸收的碳相当,因而对大气的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 同时生物质的硫、氮含量低,对环境污染小。
因此,利用生物质气化释放出的热量作为煤热解的供热热源,气化生成的 富含CO,H2、CO2等的还原性气体作为热解气氛,不仅可以提高煤热解的焦油 收率,改善焦油质量,得到高热值粗煤气,还可以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而且具有对环境几乎无污染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煤热解耦合多联产装 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煤热解耦合多联产装置,包括第一星形给料器和第 二星形给料器,第一星形给料器的出料口连接至固定床气化炉的进料口,固定 床气化炉的高温燃气连接至第一旋风除尘器的入口,第一旋风除尘器的出口连 接至换热器的入口,换热器的出口连接至固定床煤热解炉的燃气入口,第二星 形给料器的出料口连接至固定床煤热解炉的进料口,固定床煤热解炉的燃气和 焦油蒸汽出口连接至第二旋风除尘器的入口,第二旋风除尘器的燃气和焦油蒸 汽出口连接至气体冷却器的入口,气体冷却器的出口连接至分离器的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固定床气化炉上设置有氧气和水蒸汽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旋风除尘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生 物质焦粉的下料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二旋风除尘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煤 焦粉的下料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还包括生物质原料仓,生物质原料仓的出 料口连接至第一星形给料器的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还包括煤仓,煤仓的出料口连接至第二星 形给料器的进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20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环保防堵塞除焦器
- 下一篇:一种防堵料丙二胺粗品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