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振动空间微型扬声器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2699.7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5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冬;王鹤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殷勇刚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空间 微型 扬声器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器件中的电声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大振动空间微型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通信用便携式电子设备向着轻、薄、小等方向变化,所用的微型电声器也随之变得越来越薄。受限于整机装配,微型扬声器模组的厚度往往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微型扬声器模组要想实现好的性能,则又需要尽可能大的后腔和足够多的振动空间。微型扬声器外壳一般厚度为0.77mm,而整个模组的高度往往又会被限制在3-5mm,外壳的厚度已经严重限制了振膜的振动空间。由于模组整体厚度的限制,人们不得不压缩振动空间,这时往往容易降低微型扬声器模组的出厂合格率和听音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明显减小振膜上端外壳厚度、又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使产品不容易因为外力而发生脱落的大振动空间微型扬声器模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大振动空间微型扬声器模组,包括上壳、微型扬声器单元、下壳、引出FPC和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微型扬声器单元、下壳、引出FPC依次叠加连接安装,在上壳对应微型扬声器单元振膜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安装有钢片;所述钢片的边缘设有折弯结构的折边。
作为优化,所述钢片的两相对边缘设有折弯结构的折边;
作为优化,所述钢片的边缘设有泄露孔;
作为优化,所述泄露孔连续分布,钢片的边缘设有燕尾槽,泄露孔设在燕尾槽的槽孔部位。
本实用新型正对振膜的地方以较薄的钢片代替,从而减小了模组壳子对振动空间的占用,有效地增加了扬声器模组的振动空间。与纯塑胶材质的模组不同,钢片的强度大很多,可以利用较薄的厚度来实现原来厚塑胶所拥有的强度。通常来说,塑胶模组的厚度需要达到0.7-0.8mm才能实现较好的强度,而钢片只需要0.2mm就能保证足够的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钢片来有效地减小正对振膜的壳子的厚度。为了不增加制程,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片可以与模组注塑为一体,同时钢片的四周设计了折弯结构以增加与模组的注塑稳定性。此外,为了防止钢片折弯造成的应力变形,本实用新型在钢片的边缘折弯处设计了燕尾槽结构,起到释放集中应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不增加模组制造工艺的前提下,巧妙地增加了微型扬声器的振膜的振动空间,大大改善了产品的听音良率和产品整体性能。同时,通过对钢片和外壳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有效地保证了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了钢片因为外力作用而翘起的风险,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延长了产品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大振动空间微型扬声器模组,包括上壳2、微型扬声器单元3、下壳4、引出FPC5和钢片1,
所述上壳2、微型扬声器单元3、下壳4和引出FPC5依次叠加连接安装,扬声器单元3装于上壳2和下壳4所组成的腔体中,通过两个壳子所作的超声结构实现超声密封,并由引出FPC5引出接线;
在上壳2对应微型扬声器单元3振膜位置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上安装有钢片1;由钢片的厚度较薄,此处由壳体所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小,从而有效地增加了振动空间;
为了便于连接,所述钢1片四周设计折弯结构的折边11,从而更好地适应四周壳体的结构,使钢片能够更好地与壳子注塑为一体;
然而,这容易导致钢片在折弯处产生应力集中,并因为应力而造成翘起的风险,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钢片1的边缘设计为燕尾槽结构12;燕尾槽结构12能提供泄露孔13释放应力集中,从而规避了在制程中和应用中易出现的钢片翘起的风险。
作为优化,钢片与相应的外壳注塑一体,作业员只需要按指定规划将上壳与下壳放一起超声即可,保持了原有的制程和工艺。
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模组整体高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强了其中微型单元的振膜振动空间。同时,通过对钢片和壳体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有效地保证了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了装配过程中钢片翘起的风险,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创宏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创宏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2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