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治病树伐桩病虫害的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3272.9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3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于绍杰;纪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绍杰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陈磊;杨金凤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病 树伐桩 病虫害 保护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病树伐桩病虫害的保护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松材线虫、天牛、松颈象等有害生物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虫害,特别是松材线虫 对松树是一种毁灭性的虫害,松树的松材线虫病具有发病致死速度快,传播蔓延迅速,监测 防治困难,松树一旦染病,最快40天即可枯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检疫对象。近些年来,该 病在我国发展蔓延速度迅猛,危险日趋严重,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 为了确保林业安全,搞好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目前,疫区除治松材线虫病主要采用砍伐清理罹病木,而遗留下来的伐桩是松材线虫病 除治中最难处理的实体,伐桩内含有天牛和松材线虫表明伐桩是松材线虫病重要侵染源,现 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药物除害杀死松材线虫或天牛等虫害,比如16%虫线清,菊酯等药剂与水 或其他溶剂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的药剂;有效药剂虽然能够进入伐桩体表面或者打好的伐桩 孔内,但是由于药物的挥发性,导致药物的药效不能很好的发挥。
在病树伐桩的药物除害中,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国家标准操作规范中的操作,对伐桩进行 塑料薄膜捆扎封闭法封桩,因人工捆扎薄膜操作的局限性导致对伐桩封闭不严、漏气及人工 成本偏高等弊端普遍存在,导致药物不能很好的接触天牛或松材线虫等虫体,至杀灭不彻底, 且因薄膜的硬度不够往往导致部分残留害虫破膜而出危害继续,从而导致病树伐桩的除害效 果很差。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病树伐桩保护膜来提高病树 伐桩的除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病树伐桩的除害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治病树伐 桩病虫害的保护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病树伐桩病虫害的保护膜,该保护膜包括覆盖在病树伐桩上的第一层保护膜, 该保护膜由成膜乳液在病树伐桩上涂刷或喷灌形成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塑料薄膜捆扎封闭法使药物挥发而导致杀虫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治病树伐桩病虫害的保护膜来提高病树伐桩的除害效 果;该保护膜改变了塑料薄膜捆扎常规封闭法,是将成膜乳液涂抹或者喷洒在病树残桩上形 成的,形成的第一层保护膜能够将杀虫药剂很好的密封在残桩中,使杀虫药物的药效充分发 挥;该保护膜迅速成膜,三年后降解,无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操作方便,节省人工成本。
在第一层保护膜形成之前,根据需要可以对病树伐桩进行打孔处理,并将杀虫药物喷灌 到处理后的伐桩上,为了杀虫效果更好,可以采用纸、膜对药物孔进行覆盖处理,对覆盖处 理后的病树伐桩涂抹或喷洒成膜乳液,成膜乳液迅速形成该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层保护膜。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保护膜的作用,保护膜还包括第二层保护膜,第二层保护膜覆盖在 第一层保护膜的表面,第二层保护膜是由成膜乳液在第一层保护膜上涂刷或喷灌而成。
作为优选,保护膜还包括第三层保护膜,第三层保护膜可以覆盖在第一层保护膜的表面, 也可以覆盖在第二层保护膜的表面,第三层保护膜是由矿物粉粒在第一层保护膜或第二层保 护膜上涂刷或喷灌而成;第三层保护膜可以采用专门的喷砂工具对已经形成第一层保护膜或 第二层保护膜进行矿物粉粒的均匀洒抛,从而形成较高硬度的保护膜;矿物粉粒可以选择 80-120目石英粉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治病树伐桩病虫害的保护膜,该保护膜包括覆在病树伐桩上第 一层保护膜,第一层保护膜由成膜乳液在病树伐桩上涂刷或喷灌而成。该保护膜密封性好, 能够有效的防止灭杀药物的挥发,提高了对天牛或松材线虫等虫害的药物的效用;保护膜无 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操作方便,实用性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治病树伐桩病虫害的保护膜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治病树伐桩病虫害的保护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病树伐桩的 除害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绍杰,未经于绍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32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