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戴设备及其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4306.6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5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武西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西湖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02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设备 及其 充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穿戴设备及其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型智能硬件产品的日益普及,尤其是以智能手环,手表为代 表的智能穿戴类硬件产品获得迅猛发展。穿戴类的智能硬件产品由于受限 于产品体积和外观设计,充电接口往往是特殊设计的,需要专门的充电适 配器来进行充电。
现有的典型穿戴式智能硬件产品的充电适配器一般由:穿戴设备的适 配接口和充电接口构成。充电时,智能硬件连接在适配接口上,充电接口 连接支持该接口的电源或可供电设备上,完成对穿戴式智能硬件的充电。
首先,这类智能充电适配器,配合单独的充电器和固定型号的充电接 口线。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典型的智能手环充电适配器,充电接口只 能为USBA型公头接口,充电时只能使用支持该型接口的设备或充电器。
其次,这些充电适配器正常形态下的尺寸在150mm以上,便携性仍有 改进空间。如果需要频繁充电,用户还需要单独携带这些充电适配器。
因此,提供一种便携性更佳,且支持多种充电接口的穿戴设备充电适 配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及其充电电路,用于解决现有 技术中穿戴式设备的智能充电适配器需要单独携带,且充电时大多只能使 用支持USBA型公头接口的设备或充电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包括: 穿戴设备本体,其中,上述穿戴设备本体的双侧端分别设置有容纳充电传 输线的凹槽,上述穿戴设备本体的双侧端还分别设置有充电传输接口母口; 多条上述充电传输线,上述充电传输线的一端与上述穿戴设备本体侧端相 连接,上述充电传输线的另一端上垂直连接有充电传输接口公头,在上述 充电传输线完全容纳于该充电传输线所在的穿戴设备本体侧端的凹槽中 时,与该充电传输线相连接的公头与该侧端设置的母口相适配并嵌入于该 母口中。
进一步地,上述穿戴设备本体的双侧端中一侧端的母口为MicroUSB 母口,该侧端充电传输线连接的充电传输接口公头为支持OTG功能的 MicroUSB公头。
进一步地,当需要连接外部设备充电和/或数据传输时,上述穿戴设备 的MicroUSB公头嵌入支持OTG功能的外部设备的MicroUSB母口中; 和/或,上述支持OTG功能的外部设备的MicroUSB公头嵌入上述穿戴设 备的上述MicroUSB母口中。
进一步地,上述穿戴设备本体的双侧端中一侧端的母口为MicroUSB TypeC母口,该侧端充电传输线连接的充电传输接口公头为MicroUSB TypeC公头。
进一步地,当需要连接外部设备充电和/或数据传输时,上述穿戴设备 的MicroUSBTypeC公头嵌入支持OTG功能的外部设备的MicroUSB TypeC母口中;和/或,外部设备的MicroUSBTypeC公头嵌入上述穿戴 设备的上述MicroUSBTypeC母口中。
进一步地,上述穿戴设备本体的双侧端中另一侧端的母口为Lightning 接口母口,则该侧端充电传输线连接的充电传输接口公头为Lightning接 口公头。
进一步地,当需要连接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时,上述穿戴 设备的Lightning接口公头嵌入外部设备的Lightning接口母口中;和/或, 上述外部设备的Lightning接口公头嵌入上述穿戴设备的上述Lightning接 口母口中。
进一步地,上述容纳充电传输线的凹槽为U型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穿戴设备的充电电路, 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电路包括:多个充电接口公头和多个充电接口母 口、以及供电电池;对于每个接口公头和每个接口母口,均通过单向导通 肖特基二极管连接至第一公共点,上述第一公共点与上述供电电池的正输 出端相连接,各个上述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上述接口公头或接口母口的 Vbus端,各个上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上述公共点;每个接口公头和每 个接口母口的GND端,均与上述供电电池的GND端相连。
进一步地,每个接口公头和每个接口母口的Shield引脚均连接至第二 公共点,上述第二公共点通过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连接至上述供电电池的 GND端,上述供电电池的正输出端与GND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瞬态抑制二 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西湖,未经武西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4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