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线端子静插件壳体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7801.2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2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三冠电器厂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汤时达 |
地址: | 3256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端子 插件 壳体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端子静插件壳体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现有的接线端子由动插件和静插件,静插件包括若干个静插件单元、盖板以及固定螺栓,每个静插件单元均包含壳体,壳体内开设有安装腔并且位于壳体的右侧面设有该安装腔的开口,接线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所有静插件单元壳体上的开口朝向相同,相邻两个静插件单元的壳体呈卡接固定。以首侧的静插件单元为例,其壳体开设有开口的右侧面与第二个静插件单元壳体的左表面呈卡接配合,其余静插件单元之间的固定方式依次类推,位于末端位置的静插件单元壳体开设有开口的右侧面与盖板呈卡接配合;固定螺栓穿过所有静插件单元的壳体,一端固定于首侧静插件单元壳体的左表面上,另一端固定于位于盖板的右侧面上。由于静插件的规格是固定的,通常盖板较薄为静插件单元壳体的5分之1左右,如果采用上述结构的方式进行固定,而固定螺栓的一端与盖板的右侧面直接接触,在装配时由于盖板较薄稍加用力就会使得盖板断裂,因此装配起来及其费力影响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结构稳定的接线端子静插件壳体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接线端子静插件壳体的安装结构,其包括固定板、固定螺栓以及若干个静插件单元,静插件单元包括含壳体,壳体内开设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在壳体的一表面具有开口;其中,首端的静插件单元的开口位于其壳体左或右侧面,末端的静插件单元开口与之相反,其余静插件单元开口朝向与其相同;末端的静插件单元壳体开设开口的侧面与固定板一面卡接固定,固定板的一面与相邻的静插件单元壳体开设开口的侧面卡接固定;其余静插件单元与其相邻的静插件单元壳体呈卡接固定;固定螺栓穿过所有静插件单元的壳体,一端固定于首侧静插件单元壳体的表面上,另一端固定于末端静插件单元壳体的表面上。
采用此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等于将固定板移至到末端静插件单元与相邻的静插件单元之间,使得固定螺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首端、末端静插件单元壳体上,由于静插件壳体比固定板厚很多,故此在安装时可以避免因为用力过大使首端、末端静插件单元壳体或固定板断裂的状况发生。故此,提高了装配效率以及合格率。
其中,静插件单元其开口所在表面上开设有定位槽。
其中,固定板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定位柱;固定板的右侧面上的定位柱与末端静插件单元的定位槽配合;固定板的左侧面上的定位柱与相邻静插件单元的定位槽配合。
其中,固定板的左侧面上的定位柱与左表面上的定位柱呈镜像设置。
采用此种结构,使得固定板与末端静插件单元以及相邻的静插件单元之间的装配更加便捷。
其中,首端的静插件单元壳体的左表面上设有便于角铁固定的固定部,末端的静插件单元壳体的右侧面上设有便于角铁固定的固定部Ⅱ。采用此种结构,便于角铁的安装,便于利用铁架和角铁将整个静插件固定。
其中,固定板封闭末端的静插件单元以及与其相邻的静插件单元的开口。
采用此种结构,可以利用固定板将末端静插件单元以及相邻的静插件单元内的接线组件隔离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末端静插件单元壳体、其它静插件单元壳体以及固定板位置关系图。
图2是末端静插件单元壳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三冠电器厂,未经乐清市三冠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7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汽车大灯的电源驱动插头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便携式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