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重减震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7819.2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6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扬;杨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乔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重 减震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鞋鞋底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三重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鞋底。
背景技术
相关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过程中,跑步时地面对足底的冲击力达自身体重的1-3倍,起跳或落地时达体重4-6倍的冲击力,而在篮球的三步上篮过程中,冲击力高达体重的9倍以上。可见,在运动过程中,鞋子的缓冲减震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可以吸收大量的地面冲击力,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减震技术一直是各大体育品牌十分重视的一个研发方向。目前各体育品牌研发出多种结构减震和材料减震技术,如常用气垫鞋底或鞋底的镂空结构来实现鞋子的减震功能。但是不论是气垫减震或镂空结构减震,均存在一定的限制,如气垫鞋底在户外运动时,容易受尖锐物体的损坏,镂空结构鞋底的减震效果受到其镂空空间的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三重减震功能的鞋底,既能实现很好的缓冲减震功能,又能保护鞋底不受外界物体的伤害,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三重减震鞋底,由TPU支撑片、鞋中底和鞋外底组成,所述TPU支撑片呈“U”型,位于鞋中底上表面的周圈,所述的鞋中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拱形凹槽,所述鞋外底体上设有拱形上凸,拱形上凸的弧度、位置与鞋中底下表面的拱形凹槽相一致。
在鞋底中腰处,所述TPU支撑片的内沿加宽至内外侧相互连接。
所述鞋中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拱形凹槽,其拱形凹槽的结构有两种,其一:拱形凹槽只位于鞋中底边沿处,不延伸至鞋中底中间。其二:拱形凹槽延伸至鞋底中间,内外侧拱型凹槽相互连通。
所述鞋中底体上设有通孔,通孔连通鞋中底的内外侧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运动过程中,不同人的足底压力分布尽不相同,足底不同部位的受力也不平均。当脚落地时,“U”型TPU支撑片将局部压力分散至鞋中底各个部位,避免鞋底局部压力过大造成对支撑力的影响。鞋中底上表面的拱形凹槽通过自身的被动压缩发生形变,吸收一部分冲击力,起到第一重减震效果。鞋中底体上设有连通鞋中底内外侧墙的通孔,通孔通过自身的镂空结构压缩形变,起到第二重减震效果。鞋中底下表面的拱形凹槽与鞋外底体上的拱形上凸弧度、位置均相一致,在受到较大冲击力时,鞋中底下表面拱形凹槽及鞋外底体上的拱形上凸进一步吸收冲击力,起到第三重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TPU支撑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鞋中底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鞋外底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TPU支撑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鞋中底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1——TPU支撑片
11——TPU支撑片中腰
2——鞋中底
21——鞋中底上表面拱形凹槽
22——鞋中底下表面拱形凹槽
23——通孔
3——鞋外底
31——拱形上凸
实施例一: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种减震的鞋底,由TPU支撑片1、鞋中底2和鞋外底3组成,TPU支撑片1呈“U”型,位于鞋中底2上表面的周圈。鞋中底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鞋中底上表面拱形凹槽21和鞋中底下表面拱形凹槽22,鞋中底上表面拱形凹槽21和鞋中底下表面拱形凹槽22分别设于鞋中底2的内外两侧边沿,没有延伸到鞋中底中间,内外两侧的拱形凹槽没有相互连接。鞋外底3体上设有拱形上凸31,拱形上凸31的弧度、位置与鞋中底下表面拱形凹槽22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乔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乔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78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卸脱楦的鞋楦
- 下一篇:一种线滑轮式可伸缩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