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串口线通断测试及线序检测电路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8671.4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4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文四名;吕戈;张勇;常记佳;罗刚;谢尧;李旭;田荣军;袁萍;袁良;文远静;李虹达;关江涛;赵超;吴升日;周剑锋;赵冬立;程鹏;邓明健;李松;杨喆;杜亮;程林;王超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口 线通断 测试 检测 电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口线通断测试及线序检测电路及装置。
背景技术
9芯串口线作为通讯媒介在串口通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串口通讯测试中,常常可能会使用身边现有的串口线,由于不同设备其通讯定义的串口针脚可能不同,因此其串口线的芯线连接形式也不同。所以使用前需要检测现有串口线的线序是否与设备所需线序相符。而当串口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外表无法直接观察的断路或短路情况时,就需要对串口线进行检测。针对上述问题,常用解决方法是使用万用表的表笔连接串口线的两端接头进行测试。但是这种检测方法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同一根串口线上两个串口相隔较远又无法移动时,使用万用表测量时就更加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口线通断测试及线序检测电路及装置,实现了能够同时准确检测出串口线的好坏以及串口线内芯线的线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检测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口线通断测试及线序检测电路,包括:
主电路和副电路;
其中,所述主电路包括:电源、多谐振荡器、计数器、多组二极管、第一串口头,所述第一串口头包括串口公头和/或串口母头;每组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所述第一串口头中的每个串口头的管脚与所述二极管的组数相同;
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多谐振荡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多谐振荡器的负极连接;
所述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计数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数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每组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
每组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串口头中的每个串口头的对应管脚连接;
所述副电路包括:多组二极管、第二串口头,所述第二串口头包括串口公头和/或串口母头;每组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所述第二串口头中的每个串口头的管脚与所述二极管的组数相同;
每组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相互连接;
每组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串口头中的每个串口头的对应管脚连接。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还包括:
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负极连接;
开关,所述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连接。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二极管的组数为九组;
每组所述二极管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普通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普通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为普通二极管的负极;
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为普通二极管的正极。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多谐振荡器为NE555多谐振荡器.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计数器为CD4017计数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口线通断测试及线序检测装置,包括:
主机盒和副机盒;
其中,所述主机盒包括主机盒体、封装在所述主机盒体内的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主电路;
所述副机盒包括副机盒体、封装在所述副机盒体内的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副电路。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主机盒体的侧面设有凹形卡槽;
所述副机盒体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凹形卡槽匹配的“T”型卡板。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副机盒体的侧面设有凹形卡槽;
所述主机盒体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凹形卡槽匹配的“T”型卡板。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主机盒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主电路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指示灯罩;
所述主机盒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主电路中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匹配的指示灯罩;
所述副机盒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副电路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指示灯罩。
本实用新型串口线通断测试及线序检测电路及装置,通过主电路和副电路的配合,其中,多谐振荡器和计数器使得计数器的输出端依次输出高电平,使得每组二极管分别导通,从而能够检测出串口线的好坏,也能够检测出串口线内芯线的线序,无需再使用万用表进行反复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检测准确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86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