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顶驱钻机下套管的灌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9740.3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7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邓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E21B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钻机 套管 灌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钻井施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顶驱钻机下套管的 灌浆装置。
背景技术
套管灌浆是钻井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下套管过程中,套管水眼中需要及时 灌浆,来保证井眼中液柱压力平衡,是保证施工安全,防止压差卡套管和套管挤 扁变形的有效方法。
目前,钻井施工在下套管过程中,如图2所示,现场灌浆方法主要是应用软 管a1、卡瓦a2、套管a3、环空灌浆管a4、导流管a5这些部件完成套管灌浆作 业。该方法的基本施工过程为:首先,按照工程设计将套管a3联入套管串,用 卡瓦a2卡住套管母接箍的位置;其次,利用连接泥浆罐的软管a1,通过灌注泵 将泥浆泵送到套管水眼,采用人工将连接泥浆罐的软管a1接至套管,实现套管 水眼灌浆,完成灌浆作业。
这种方法沿用至今,其优点在于:(1)下套管时,可以补充套管水眼中的 泥浆,保证套管内外压力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压差造成的卡钻和套管被挤扁 变形;(2)保证井内液柱压力平衡,保持井壁稳定。
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的缺点:(1)需要套管下行并用卡瓦卡在井口后,用人 工操作进行套管灌浆,在人力和时间上造成很大浪费;(2)在接套管和灌浆过 程中,由于套管长时间静止,存在粘卡套管的风险。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用于顶驱钻 机下套管的灌浆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顶驱钻机下套管的灌浆装置,以提高灌 浆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顶驱钻机下套管的灌浆装置,所 述灌浆装置包括:
顶驱,所述顶驱悬吊在游动系统上,所述顶驱具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水 龙带连接;
灌浆接头,所述灌浆接头连接在所述顶驱的下端;
软管,所述软管连接在所述灌浆接头的下端,所述软管通过所述顶驱与所述 水龙带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驱的下端连接有方钻杆保护接 头,所述灌浆接头螺纹连接在所述方钻杆保护接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软管通过由壬连接在所述灌浆接头 的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龙带螺纹连接所述顶驱的进液 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灌浆装置的软管与井下套管的水眼 相对,所述套管上设有吊卡,所述游动系统上设有吊环,所述吊环扣接在所述吊 卡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龙带连接灌浆泵。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驱上设置灌浆接头、软管,且使软管末端正 对套管的水眼,在下套管的过程中软管能顺势进入套管的水眼,实现下套管过程 中进行灌浆,具有便利性和及时性,节省了灌浆的人力和时间;保证施工连续性, 有效防止了粘卡套管事故的发生,为下套管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灌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顶驱下套管灌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顶驱钻井设备中,为了起下钻具、更换钻头、控制钻头送井、下套 管等,顶驱钻机配备一套起下和起升系统设备,起下和起升系统设备主要包括主 绞车、辅助绞车(也称为猫头)、辅助刹车、游动系统以及悬挂游动系统的井架。 游动系统包括钢丝、天车、游动滑车1(简称游车)和吊环。顶驱3悬吊在游动 系统的游动滑车1上,顶驱3即钻杆的驱动装置,同时顶驱3可以沿着竖直设置 的顶驱导轨上下移动,顶驱3中具有液体通道。在现有顶驱及游动系统的基础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顶驱钻机下套管的灌浆装置,灌浆装置 包括顶驱3、灌浆接头6和软管8,顶驱3上设有进液口2,该进液口2为顶驱3 中液体通道的入口,进液口2与水龙带(图中未示出)连接。灌浆接头6连接在 顶驱3的下端。软管8连接在灌浆接头6的下端,软管8通过顶驱3中的液体通 道与水龙带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9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薏苡速食片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鲵速食香米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