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井用扩孔掏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9861.8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7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曹卫东;陈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28 | 分类号: | E21B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扩孔 掏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井用扩孔掏穴器。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钻井过程最常见的、危害极大的复杂情况之一是下套管遇阻, 如处理不当往往导致井眼报废。对一些受注水影响水化严重的水敏性泥页岩地 层,极易发生蠕动性缩径、井塌,钻井过程十分复杂。一些水敏性盐膏层、或 盐膏/泥岩互层现场也常出现类似复杂情况。
对于类似地层下套管遇阻的处理,目前多采用循环钻井液工艺携带出塌块, 然后恢复下套管。如出现开泵困难或循环无效,则需要起出全部套管,采用常 规钻具结构通井、划眼,然后重新下套管。而一些蠕动时间间隔很短的地层, 更易出现在同一地层下套管遇阻的情况。如此重复处理的结果,往往造成井眼 大面积井塌、复杂甚至无法钻井。
目前国内已有液压式随钻可变径钻井工具及饭桶联合式扩孔器,但都不能 用于过套管扩眼。针对下套管缩径、井塌遇阻难以处理的课题,采用同步扩眼、 钻进、下套管的钻井工具尚未问世。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扩孔掏穴器为地矿钻探处理煤层坍塌扩孔掏穴专用,不能用于石油 钻井领域,因为用于石油钻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刀翼最大扩孔直径只有 310mm,不能满足复杂地层缩径扩眼的要求。二是刀翼流道采用流体为清水,而 通常复杂井段钻井多采用高固相、高粘度和高密度的钻井液,由于钻井液腐蚀 和冲蚀流道,扩孔掏穴器本体容易刺漏。三是无法满足钻井工艺12-15MPa高泵 压的要求。四是掏穴器刀翼与钻头连接复杂,刀翼与钻头距离过长,导致造台 阶和钻进过程不平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井用扩孔掏穴 器。用以处理缩径复杂井段及下套管遇阻的情况,可以实现同步扩眼、钻进、 下套管作业,避免重复下套管,从而提高钻井成功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钻井用扩孔掏穴器,至少包括:下接头、本体、复合片、刀翼、水眼、 上接头,所述刀翼为翼翅结构,包括头部和根部;所述刀翼的头部为水平面与 扇面相结合的形状,水平面为头部的底面,设置有复合片,扇面为头部的上面, 设置有复合片。
所述本体为圆柱体,设置有中心通孔,本体上部设置有外径小于所述本体 外径且带通孔的上接头,本体下部设置有外径小于所述本体外径且带通孔的下 接头。
所述本体、上接头及下接头整体成型为一体,衔接处倒角过渡,所述本体 的中心通孔与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通孔贯通。
所述刀翼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下部两侧。
所述刀翼的根部为圆弧形状,镶嵌在所述本体内壁设置的刀翼腔体内,刀 翼的头部伸出所述本体外壁。
所述刀翼的头部伸出长度为所述刀翼整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伸 出部分设置有水眼。
所述刀翼通过钻井液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展开并带动所述复合片加大工作 半径。
所述复合片材质为布金刚石,复合片为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刀翼头部。
所述下接头外径下部缩径,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上接头外径为圆柱体,内腔设置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钻井液喷射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刀翼展开带动复合片加大工作半 径;当划眼至井眼畅通后停泵,扩孔器刀翼收回至本体,将全部井下钻具起出, 使用简便,安全可靠。
针对浅层钻井过程中钻遇蠕动性地层缩径、井塌,造成钻井、测井、下套 管困难导致井眼报废的情况,下入钻井扩孔掏穴器,扩眼过程通过水力分配可 实现套管内、外循环钻井液,同时旋转套管,通过加大划眼尺寸实现井眼畅通, 有效防止卡钻、卡套管的情况。
用于处理缩径复杂井段及下套管遇阻的情况,可以实现同步扩眼、钻进、 下套管作业,避免重复下套管,从而提高钻井成功率。适用与井深小于1500m 的浅层钻井施工。也可用于常规裸眼扩眼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 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98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喷钻机及其双管旋喷钻头
- 下一篇:一种冷轧厂废水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