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微喉剪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0387.0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9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辉;王魁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永辉 |
主分类号: | A61B17/24 | 分类号: | A61B17/24;A61B17/3201;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微喉剪。
背景技术
临床常见的声带的良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黏膜上皮层(厚约0.05~0.1mm)及黏膜下层的浅层(厚约0.5mm),术中需要剪去病变组织或过多的黏膜时必须尽量运用精细的显微喉剪精确、轻柔操作,以免过度损伤黏膜及声韧带。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用精细钳轻轻地在前后轴线上转动声带,以便更好地观察声带息肉的基底部。目前,传统显微喉剪采用鳄口式,由于声带内侧缘呈弧形,钳夹时组织深度及力度不易掌握,钳夹组织过少可能起不到牵拉作用,钳夹过多易损伤声韧带和过多黏膜,多次钳夹尝试势必增加对声带黏膜的损伤,给修剪增加难度,此外,喉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喉剪作用及操作空间,喉剪沿基底部进行修剪时深浅力度不易掌握,轻微抖动可造成声带及韧带的误伤。另外,一些需要切除的菲薄且柔软的黏膜或病变组织黏附在声带正常组织上时,使用传统的显微喉剪精确切割对术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显微喉剪,包括导管、手柄装置和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导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所述导管的开放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所述手柄装置安装在导管上并靠近导管开放端设置;所述导管的封闭端设有吸引部,该吸引部设有吸引孔、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吸引孔与导管内的管道连通;所述导管上安装有卡环和导杆,所述卡环设有通孔,所述导杆一端穿过卡环的通孔与第二刀片连接,所述手柄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导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手柄固定在导管上;所述第一手柄绕着与第二手柄的铰接处转动可带动导杆相对卡环滑移,从而带动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开合。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和导杆设于导管内的管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和导杆设于导管外部,其中卡环焊接在导管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刀片对应第一刀片伸出到导管的管壁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包括2个,其中一个卡环靠近导管的封闭端设置,另外一个靠近导管的开放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中部与第二手柄中部通过插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的刃口与第二刀片的刃口呈V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截留装置,所述截留装置设于导管与负压吸引装置之间,所述截留装置内部装有液体,并设有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所述第一吸气管一端伸入液体中,另一端与导管内的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吸气管一端设于液体外,另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
本发明通过负压吸引装置提供负压,导管末端的吸引孔靠近患部时产生吸引力,待患部被吸引住后,通过手柄操作调节吸引孔大小,待所需要剪除组织进入吸引孔口,再次通过手柄操作剪切患部,简单方便。相较传统显微喉剪具有如下优点:
1、可通过控制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距离来限定吸引孔大小,控制需要切除组织的体积,避免钳夹声韧带及过多黏膜组织;
2、通过调整吸引孔位置及距离,可在无创的情况下精确的定位所需要处理的黏膜或病变组织,并使其进入吸引孔,精确牵拉、剪除;
3、由于声韧带韧性较黏膜层强,吸引时更容易鉴别,并且黏膜上皮层、黏膜下层的浅层经过吸引后可拉开与声韧带的距离,可避免误剪声韧带;
4、单手即可完整修剪动作,方便在狭小的喉腔进行操作,并可以对特殊材质的标本进行剪取和留存。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显微喉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显微喉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吸引部A-A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显微喉剪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吸引部B-B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截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永辉,未经梁永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0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兽医医疗箱
- 下一篇:一种内分泌积液专用的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