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或电瓶车防盗锁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2394.4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9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潘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中强 |
主分类号: | B62H5/06 | 分类号: | B62H5/06;B62H5/00 |
代理公司: | 瑞安市翔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3222 | 代理人: | 刘兆林 |
地址: | 32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电瓶车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锁的改进发明,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或电瓶车防盗锁的改进发明。
背景技术
由于摩托车、电瓶车使用方便、快捷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并深受人们所喜爱,然而摩托车、电瓶车的失窃率高却是一直困扰人们的难题。现有的车锁结构简单、且在车上的锁定位置单一,容易发生技术开锁或暴力开锁,防不胜防,给人们造成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摩托车或电瓶车防盗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摩托车或电瓶车防盗锁,包括有壳体、锁定柱、锁舌和锁芯,所述锁定柱可轴向移动设置在壳体内,且锁定柱上设有复位装置,所述锁舌设置在壳体上与锁定柱锁止配合,且锁舌与锁芯传动相连,所述壳体内设有传动锁定柱的电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在下车架上,其锁定柱与铰接在下车架上的后支脚锁止配合形成双撑锁。
另一所述壳体设置在车头,其锁定柱与龙头的前叉轴锁止配合形成龙头锁。
所述锁舌与锁芯通过闸线相连,且锁舌上设有复位弹簧。
所述电磁控制装置包括有电磁铁和电控系统,电磁铁设置在锁定柱外周,电磁铁的线圈连线端子与电控系统联结。
所述锁芯上设有并排的两个闸线驱动位,同时连接双撑锁与龙头锁的闸线。
所述锁定柱为阶梯形,且锁定柱的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
所述锁舌与锁定柱的肩阶锁止配合。
所述锁定柱下部设有与锁舌锁止配合的锁孔。
所述锁舌为相铰接的双杆,双杆之间设有支撑弹簧,该双杆前端夹持在锁定柱上部,且双杆后端与闸线传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进后的摩托车或电瓶车防盗锁,采用双撑锁与龙头锁共同作用,增强了防盗性能,且双撑锁与龙头锁由同一锁芯同时驱动锁止,并由电控系统控制解锁,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撑锁与龙头锁双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撑锁与龙头锁双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撑锁锁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撑锁解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龙头锁锁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龙头锁解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钳式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其有关细节。该摩托车或电瓶车防盗锁,包括有壳体1、锁定柱2、锁舌3和锁芯4,所述锁定柱2可轴向移动设置在壳体1内,且锁定柱2上设有复位装置5,该复位装置5为连接在锁定柱2底部凹槽与壳体1底部凹槽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锁舌3设置在壳体1上与锁定柱2锁止配合,且锁舌3与锁芯4传动相连,优选锁舌3与锁芯4通过闸线6相连,且锁舌3上设有复位弹簧7;所述壳体1内设有传动锁定柱2的电磁控制装置,该电磁控制装置包括有电磁铁8和电控系统9,电磁铁8设置在锁定柱2外周,电磁铁8的线圈连线端子与电控系统9联结,其中电控系统9控制电源通断,电控系统9包括有与遥控锁相配合的感应器。所述壳体1设置在下车架10上,其锁定柱2与铰接在下车架10上的后支脚11锁止配合形成双撑锁,作为优选,壳体1通过连接板安装在下车架10内侧,其锁定柱2穿过连接板上的小孔设置在后支脚11在下车架10铰接点的转动侧,用于限制后支脚11转动,或者,在后支脚11上设有与锁定柱2相匹配的锁孔,其中后支脚11上部具有一定的宽度或安装有挡板,使后支脚11在打开时,后支脚11能够挡住锁定柱2,使得锁定柱2在开启时,依旧在壳体1内,待后支脚11收拢支撑车子时,锁定柱2自动弹出对后支脚11进行锁止。
为了与双撑锁一起形成双重防盗保护,另一所述壳体1设置在车头,其锁定柱2与龙头的前叉轴12锁止配合形成龙头锁,龙头上设有与锁定柱2相匹配的锁孔,用于配合锁定柱2锁住龙头,限制其转动。
为了提高对双撑锁与龙头锁锁止的便捷性,在锁芯4上设有并排的两个闸线驱动位13,同时连接双撑锁与龙头锁的闸线6,用于同时控制双撑锁与龙头锁进行锁止。其中闸线驱动位13分别卡接闸线管前端与闸线体前端,使得闸线体可随锁芯4转动而在闸线管内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中强,未经潘中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23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自行车坐垫升降调节机构
- 下一篇:一种二轮车气动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