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型夹套式复合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2659.0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2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倩;罗云;蒋文春;王宜金;万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D7/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型夹套式 复合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型夹套式复合换热器,可实现三介质同步换热。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很多工业生产中所必需的设备,在石油、化工、制冷、动力、食品等领域中应用相当广泛,并且换热器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炼油厂中,换热器的费用占总费用的百分比高达35%-40%,在化工厂约占总费用的10%-20%。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夹套式换热器是最简单的一种换热器,它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其夹套内常通冷却水或水蒸气作为热载体与筒体内部介质进行换热。但是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的限制,传热系数不高,筒体内部介质换热不均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实工艺的需要,三介质复合换热器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了重视,传统的双物质换热、冷却装置受到挑战。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分馏系统产生的各项产品可以利用其余热对需要加热的油品进行预热。在现有两介质换热器的基础上,如果能开发一能同时对两种介质进行加热的换热装置必将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具体对于现有的夹套式换热器来说,为充分利用筒体内部介质能量,避免能源浪费,响应21世纪节能减排的号召,急需开发出一种新型夹套式换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螺旋型夹套式复合换热器,能够避免能源浪费,换热均匀,安装操作方便,操作压力大,占地面积小,换热介质流量易于控制,既可用于两介质换热又可用于三介质同步换热。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端盖、夹套外壁、夹套内壁、螺纹螺旋管束、螺旋翅片板、支座,所述的夹套外壁、夹套内壁组成筒形结构,且端盖、夹套外壁、夹套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成为第二介质的流道;在夹套内壁的内腔安装有螺纹螺旋管束,且设有旋向与螺旋管相反的螺旋翅片板,所述的螺纹螺旋管束与夹套内壁和端盖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成为第三介质的流道;所述的螺纹螺旋管束形成第一介质流道;所述的夹套外壁的下端连接支座。
上述的螺纹螺旋管束的顶部设有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一介质入口。
上述的夹套外壁的上侧壁上设有第二介质入口,在夹套外壁的底部设有第二介质出口。
上述的夹套内壁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三介质出口,且第三介质出口穿过夹套内壁延伸到夹套外壁的外部;第三介质入口设置在端盖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便于装拆清洗。2)螺旋管结构紧凑,传热面积大,且可制成螺旋螺纹管,实现湍流,高效充分换热。3)即可实现两介质换热也可实现三介质同步换热。4)换热介质流量易于控制,换热温差可调节性比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螺纹螺旋管的结构图;
图中:1、端盖;2、第一介质出口;3、第三介质入口;4、第一介质入口;5、第二介质入口;6、夹套外壁;7、夹套内壁;8、第二介质出口;9、第三介质出口10、螺纹螺旋管束;11、螺旋翅片板;12、支座;13、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端盖1、夹套外壁6、夹套内壁7、螺纹螺旋管束10、螺旋翅片板11、支座12,所述的夹套外壁6、夹套内壁7组成筒形结构,且端盖1、夹套外壁6、夹套内壁7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成为第二介质的流道;在夹套内壁7的内腔安装有螺纹螺旋管束10,且设有旋向与螺旋管相反的螺旋翅片板11,增加换热面积,促进流体湍动;所述的螺纹螺旋管束10与夹套内壁7和端盖1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成为第三介质的流道;所述的螺纹螺旋管束10形成第一介质流道;所述的夹套外壁6的下端连接支座12。
其中,螺纹螺旋管束10的顶部设有第一介质出口2和第一介质入口4;夹套外壁6的上侧壁上设有第二介质入口5,在夹套外壁6的底部设有第二介质出口8;上述的夹套内壁7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三介质出口9,且第三介质出口9穿过夹套内壁7延伸到夹套外壁6的外部;第三介质入口3设置在端盖1的上部。
上述的各个介质入口以及出口上安装调节阀13,便于调节介质流量,控制换热温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2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材清洗工艺
- 下一篇:一种制造高压力臭氧水的多级高压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