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管道热补偿的球形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3689.3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3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互通管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1/00 | 分类号: | F16L5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艳 |
地址: | 401220 重庆市长***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管道 补偿 球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补偿器,具体为一种用于管道热补偿的球形补偿器。
背景技术
补偿器又称为伸缩器或伸缩节、膨胀节,主要用于补偿管道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如果温度变化时管道不能完全自由地膨胀或收缩,管道中将产生热应力。在管道设计中必须考虑这种应力,否则它可能导致管道的破裂,影响正常生产的进行。作为管道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补偿器在保证管道长期正常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补偿器多为金属波纹补偿器,波纹补偿器是利用波纹管的伸缩变形来吸收管道因热胀冷缩而造成的角位移,这种结构的波纹补偿器,一方面波纹管的伸缩变形量有限,故对管道的热胀冷缩补偿有限,另一方面波纹管在不停的伸缩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波纹管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可根据管道热胀冷缩要求设置补偿器补偿范围的用于管道热补偿的球形补偿器。
本方案中的用于管道热补偿的球形补偿器,包括壳体和球体,壳体上开设有进液孔和与进液孔相通的第一凹槽,壳体处连接有压板,压板上开设有锥形通孔,压板面向壳体的一侧为锥形通孔的小端,球体包括球头段和安装段,球头段穿过锥形通孔并伸入第一凹槽内,球体可绕球头段的中心在锥形通孔内往复运动,球头段设有第二凹槽,安装段设有出液孔,第二凹槽两侧分别与第一凹槽和进液孔相通,进液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出液孔形成管道内液体的流通路径。
本方案的原理是:在进行管道内液体的输送时,液体从进液孔进入,流经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从出液孔流出,当管道内输送的液体出现热胀冷缩时,安装在管道上的球形补偿器将吸收管道的角位移,此时球形补偿器的球体将以球头段为中心在锥形通孔内往复运动,从而减少管道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内应力。
本方案的效果是:通过在管道中设置球形补偿器,将管道受热而产生的位移转化为球体绕球头段中心的往复运动,通过改变压板上的锥形通孔的大小,即可改变球体绕球头段中心往复运动的范围,即改变了球形补偿器的补偿范围,因此本方案的球形补偿器的补偿范围大,能充分满足管道热胀冷缩的补偿需求。
进一步,球头段与第一凹槽配合处还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主要用于防止内部液体从球头段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处泄漏,第二密封圈主要用于防止外部杂质从球头段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处进入球形补偿器的内部,影响到球形补偿器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壳体上设有与外部管道配合的第一外止口,球体上设有与外部管道配合的第二外止口,止口配合的方式定位准确,且安装方便。
进一步,壳体与压板通过周向均布的六个第二螺栓进行连接,螺栓的连接方式拆卸方便,且连接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进液孔2、压板3、锥形通孔4、球体5、出液孔6、球头段7、安装段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用于管道热补偿的球形补偿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的中部位置分别开设有进液孔2和第一凹槽,进液孔2的右侧与第一凹槽的左侧相通,在壳体1的左侧还设有第一外止口,在第一外止口处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采用周向均布的六个,壳体1通过左侧的第一外止口与管道定位配合,并通过安装在第一通孔处的第一螺栓与管道进行连接,在壳体1的右侧还设有第一内止口,在第一内止口处还开设有若干第一螺孔,本实施例中第一螺孔也为周向均布的六个。
在壳体1的右侧设有压板3,在压板3上与第一螺孔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通孔,在压板3上与第一内止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外止口,壳体1的第一内止口和压板3的第二外止口配合,并通过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通孔处的第二螺栓进行连接,在压板3的中部还开设有锥形通孔4,其中锥形通孔4面向壳体1的一侧为锥形通孔4的小端。
在压板3处还设有球体5,球体5包括球头段7和安装段8,球体5的球头段7开设有第二凹槽,球体5的安装段8开设有出液孔6,第二凹槽右侧和出液孔6的左侧相通,球体5的球头段7穿过压板3的锥形通孔4并伸入壳体1的第一凹槽内,球体5与压板3配合处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小于锥形通孔4上下方向的高度,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通,在球体5的安装段8处还开设有第三外止口,在第三外止口处开设有第三通孔,球体5的安装段8通过第三外止口与管道定位配合,并通过位于第三通孔处的第三螺栓与管道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互通管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互通管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3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报废油管修复后聚氨酯保温附着力增强装置
- 下一篇:锅炉用冷轧精密焊接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