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民用直升飞机动载荷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5818.2 | 申请日: | 201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0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津义;张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佳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用 直升飞机 载荷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直升飞机试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民用直升飞机动载荷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直升飞机的生产调试或定期维护中,需要对直升飞机上的电子仪器和显示设备进行测试和标定,保障其正常工作。直升飞机垂尾结构上的抖振载荷状态是评价直升飞机飞行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直升飞机的动载荷指示器,通过应变传感器采集直升飞机飞行状态下由动载荷所引发的抖振载荷变化,用于实时监测直升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动载荷情况,确保直升飞机能安全、可靠的飞行。现有的直升飞机动载荷试验设备,大多采用电阻分压来调节输出幅值,存在带载能力弱、抗干扰性能差、输出温漂大和调节细度不稳定等不足,严重影响对直升飞机的动载荷指示器进行测试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民用直升飞机动载荷试验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直升飞机动载荷试验装置,其组成包括:装置机箱,所述的装置机箱内有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电源电路,所述的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分别与数-模转换器和人机交互装置连接,所述的数-模转换器与信号输出通道电路连接,所述的装置机箱的壳体安装有信号输出端子,所述的信号输出端子与待检测的直升飞机的动载荷指示器连接。
所述的直升飞机动载荷试验装置,所述的信号输出通道电路包括输出缓冲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隔离输出电路,所述的输出缓冲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连接,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与隔离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的直升飞机动载荷试验装置,所述的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分别与存储器、定时器和电源监测器连接。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用数字化技术,产生一个26Hz、0–1000uV(有效值)的正弦波,并应用数据运算的方式实现其幅值的放大或衰减,从而保证输出信号调节细度的稳定和幅值的准确,满足测试和标定直升飞机动载荷指示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输出通道采用功率运算放大器驱动大变比变压器隔离输出的形式,使输出波形失真小、阻抗低,负载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4.3寸串口触摸屏(分辨率:480*272),实现状态参数设置、输出频率、幅度调节及显示、输出波形显示等功能,显示信息直观、丰富,设置操作灵活、简捷。
本实用新型的机箱采用铝型材框架结构,坚固、美观、体积小、携带方便,抗电磁干扰性能好,特别适用于在现场测试和标定直升飞机动载荷指示器。
本实用新型电源电路的输入电压为28V,可输出+3.3V、+/-5V和+/-2.5V电压,分别供给微处理器控制电路、数-模转换器、人机交互模块和信号输出通道,装置机箱壳体装有信号输出端子,信号输出端子与待检测的直升飞机的动载荷指示器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单片机采用具有ARM内核的32位单片机芯片STM32F103,所述的数-模转换器采用12-Bit、8通道串行DAC芯片TLV5630,把微处理器控制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采用功率运算放大器OPA569,输出电流可达2A。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信号输出通道电路的原理框图。
附图3是附图1中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原理图。
附图4是附图1中数-模转换器电路原理图。
附图5是附图1中信号输出通道电路原理图。
附图6是附图1中人机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直升飞机动载荷试验装置,其组成包括:装置机箱1,所述的装置机箱内有微处理器控制电路2、电源电路6,所述的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分别与数-模转换器3和人机交互装置4连接,所述的数-模转换器与信号输出通道电路5连接,所述的装置机箱的壳体安装有信号输出端子10,所述的信号输出端子与待检测的直升飞机的动载荷指示器11连接。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佳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佳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5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