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割手的油箱盖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6211.6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1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谢安源;彭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安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708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割手 油箱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机油箱上的油箱盖。
背景技术
油箱是通机上必不可少的零部件,每个油箱均配备有油箱盖,现有的油箱 盖,结合图4—图6所示,主体为圆环形的油箱盖壳体,在油箱盖壳体内还装 有弹簧6和卡板5,弹簧6和卡板5用于油箱盖与油箱的安装。油箱盖壳体包 括圆内筒1和环绕在圆内筒1外的环形外罩2,环形外罩2沿周向设置有若干 向内的防滑凹陷3。用手握住环形外罩2使其转动,可进行油箱盖的装卸,防 滑凹陷3用于防止手打滑,防滑凹陷3贯通整个环形外罩2。
经过市场验证,发现该结构存在如下问题:使用时手感不佳;加工制造时 底边会出现利边;用户使用时底边出现割手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油箱盖手感差、加工制造时出现利边割手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割手的油箱盖,包括圆 环形的油箱盖壳体,所述油箱盖壳体包括圆内筒和环绕在圆内筒外的环形外 罩,所述环形外罩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向内的防滑凹陷,其特征在于:沿着所 述环形外罩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一圈圆环,所述圆环相对环形外罩向外鼓起, 且圆环的底部向内收。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圆环的底部向内收3~5mm。内收距离过小, 防割手效果不显著;内收距离过大,不便于油箱盖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油箱盖壳体的环形外罩底部增加一圈向 外鼓起的圆环,使握持时的手感更好;圆环的底部向内收,避免加工中底部 出现的利边与手接触,从而解决会割到手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改进前的立体图。
图5为改进前的正视图。
图6为改进前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3所示,一种防割手的油箱盖,主要由油箱盖壳体、弹簧6 和卡板5组成。弹簧6和卡板5安装在油箱盖壳体内,用于油箱盖与油箱的 安装。
油箱盖壳体为圆环形,包括圆内筒1和环绕在圆内筒1外的环形外罩2。 环形外罩2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向内的防滑凹陷3,以上所述与现有的油箱盖结 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区别在于:沿着环形外罩2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一圈圆环4,圆环4相对环 形外罩2向外鼓起,使握持的手感更佳;圆环4的底部向内收,避免加工中 底部出现的利边与手接触。
最好是,圆环4的底部向内收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安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安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6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座椅锁止器
- 下一篇:汽车加油管固定机构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