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酸雾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6520.3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3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电闵行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气—液接触净化废气的一般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酸雾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酸性腐蚀性气体挥发过程中,会导致空间酸雾腐蚀,腐蚀金属支架、外壳;损坏仪器、设备等设施。目前的酸雾吸收装置在应用中经常被忽视,有的用水量大,且不能充分吸收有害气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吸收彻底的净化设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雾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酸雾吸收装置,包括底座和筒体,筒体的底端垂直地固定在底座上,底座和筒体这两者的内腔互相贯通,其特征是:还包括进气管、排气管、进水管、排水管和喷水管,进气管设于筒体下部的侧壁上,排气管设于筒体的顶端,进水管设于筒体上部的侧壁上,排水管设于底座的侧壁上,进气管、排气管、进水管和排水管这四者都和筒体的内腔贯通,喷水管包括支架和水管,支架的外沿和筒体内腔的横截面互相匹配,水管呈“十”字形固定在支架内,支架套设在筒体内,水管的底部设有喷嘴,水管和进水管连接。
所述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是:水管底部的喷嘴列成三排,相邻两排的喷嘴交错设置,同一排内相邻喷嘴的中心距是喷嘴直径的三倍。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各部件采用U-PVC(即硬质聚氯乙烯)制成,酸雾从进气管输入筒体,在筒体内上升;水流从进水管输入筒体内部的喷水管,喷水管“十”字形,将输入的水流以密集的水雾状向下喷出,这样水雾可与酸雾充分接触,达到最大的吸收效果,酸雾和水雾在相向运动中酸雾中的酸被水雾吸收,吸收了酸的水雾向下滴落经排水管排出,酸雾中的酸被吸收后剩余气体上升经排气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强挥发性腐蚀气体(如浓盐酸)的气雾吸收装置,克服了现有酸雾吸收器用水量大、吸收效果低的不足,可用较少的水量而获得较大的酸雾吸收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水耗,吸收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酸雾吸收装置,包括底座1、筒体2、进气管31、排气管32、进水管41、排水管42和喷水管5,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结构是:
筒体2的底端垂直地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和筒体2这两者的内腔互相贯通;
进气管31设于筒体2下部的侧壁上,排气管32设于筒体2的顶端,进水管41设于筒体2上部的侧壁上,排水管42设于底座1的侧壁上,进气管31、排气管32、进水管41和排水管42这四者都和筒体2的内腔贯通,喷水管5包括支架51和水管52,支架51的外沿和筒体2内腔的横截面互相匹配,水管52呈“十”字形固定在支架51内,支架51套设在筒体2内,水管52的底部设有喷嘴53,水管52和进水管41连接。
本实施例中:水管52底部的喷嘴53列成三排,相邻两排的喷嘴53交错设置,同一排内相邻喷嘴53的中心距是喷嘴53直径的三倍,喷嘴53的直径为1mm。
本实施例使用时,各部件采用U-PVC(即硬质聚氯乙烯)制成,酸雾从进气管31输入筒体2,在筒体2内上升;水流从进水管41输入筒体2内部的喷水管5,喷水管5“十”字形,将输入的水流以密集的水雾状向下喷出,这样水雾可与酸雾充分接触,达到最大的吸收效果,酸雾和水雾在相向运动中酸雾中的酸被水雾吸收,吸收了酸的水雾向下滴落经排水管42排出,酸雾中的酸被吸收后剩余气体上升经排气管32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电闵行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电闵行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6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热导检测器实时检测混合气体组分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三次元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