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小型密封腔的换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7488.0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3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夫;谢剑舟;张步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F16K51/00;F16K3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小型 密封 换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小型密封腔的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再制造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烧结等需要气氛保护的 邻域,材料加工需要在特定的惰性气体气氛保护下进行,如果加工气 氛控制不当,氧含量过高,被加工金属会与环境中的微量氧气发生反 应,形成脆性金属氧化物,严重损害金属的性能,极大地降低被加工 零件的质量,严重时还会造成加工零件材料的报废,大大地了降低工 作效率,提高了成本。因此,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的惰性气氛对于被 加工零件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有的技术中,传统的方法以对流方式进行气氛保护;亦或者 把气氛保护腔进行抽真空处理,再通入新气进行气氛保护;新型的方 法为通过循环对流对内部氧气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净化氧处理,最 终起到气氛保护效果。但这些操作方法存在耗气量大、成本高、耗时 长、气氛保护不到位、新气体含量不可监控等缺点,不利于材料的加 工,效率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气氛保护装置气氛环境制备方法耗气量大、成本 高、耗时长、气氛保护不到位、新气体含量不可监控等缺点,本实用 新型提供一种耗气量小、成本低、耗时短的用于小型密封腔的换气系 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小型密封腔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 括充排气单元、新气充气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的充排气单元包括密 封腔、柔性气囊、充气装置、气囊收回装置、气囊收纳装置和排气管, 所述的密封腔上设置密封箱门、废气排气口和新气体进气口,所述的 密封腔的顶部安装气囊收回装置以及用于收纳柔性气囊的气囊收纳 装置,所述的柔性气囊安装在所述的气囊收回装置上,所述的柔性气 囊通过气囊充气连接管与布置在密封腔外部的气囊充气装置连通;所 述的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密封腔的排气口密封连通,另一端的转换 接头通过气管连接件分别与外部废气出口以及控制单元的气体纯度 分析仪连通;所述的新气充气单元的气瓶通过保护气进气管与所述的 密封腔连通;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气体纯度分析仪、调压元件和电源 总线,所述的调压元件与所述的气囊充气装置的控制端电连,所述的 气囊充气装置的供电端电源线与所述的电源总线电连。
所述的气囊收回装置安装在密封腔的其中一个顶角处。
所述的气囊收纳装置包括固定件和收纳件,所述的收纳件通过固 定件安装在设置气囊收回装置的所述的密封腔的顶角附近,所述的收 纳件的收纳部与所述的密封腔的侧壁、顶板共同围成用于收纳柔性气 囊的空间,并且收纳件与密封腔的侧壁之间留有用于柔性气囊进出的 间隙。
所述的收纳件为折板,其中折板包括用于贴合在密封腔顶板的贴 合面和用于阻挡柔性气囊的阻挡板,所述的折板的转折处通过固定件 铰接在所述的密封腔内部,并且所述的阻挡板的底部向同侧的密封腔 侧壁倾斜形成收口。
所述的排气管的末端通过气管接头与外部废气出口连通,并且所 述的排气管的末端配有废气出口气阀。
所述的气管连接件为三通,所述的气管连接件的第一头端通过转 换接头与所述的排气管连通,气管连接件的第二头端与排气支管连 通,气管连接件的第三个头端与气体纯度分析仪的进气口管路连通。
所述充气装置为气泵。
所述柔性气囊为可压缩膨胀的密封袋。
所述调压元件可以采用用来控制充气装置流量的流量计,也可为 具有同样功能的调压装置或者气阀。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小型密封腔的换气系统的换气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实验前准备:打开密封腔门,完成实验前准备,关闭箱门, 然后进行充排气来达到换气效果,电源总线接头接通外部电源,新气 充气单元的气瓶的新气进口接头与外部新气气瓶连接;
2)调节调压元件,使得气囊充气装置开始工作,使得柔性气囊 膨胀;3)待柔性气囊充盈之后关闭调压元件,闭合废气出口气阀, 打开外部新气充气单元的气瓶的阀门,通过保护气进气管输送新气进 入密封腔,通过气囊收回装置,因为拉力和气体压力作用使得气囊最 终被压缩在气囊收纳装置中;
4)打开废气出口气阀,打开气体纯度分析仪,检测气管中的新 气浓度即为密封腔的新气含量,达到所需工作要求后闭合废气出口气 阀,完成新气气氛保护效果,若新气含量未达到要求,重复上述步骤 再做一次气体充排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74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速恒压滴定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