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车载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8067.X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廖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杨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G01J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车载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载监控装置,属于自动识别技术及红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拥有私家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近年来确出现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被反锁车内的悲剧,针对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车内安装监控。现有的车载监控种类很多,有记录行车记录的监控,有监测司机是否疲劳驾驶的监控,但是没有一种专门针对少年儿童被反锁车内的监控,当成年人由于疏忽把少年儿童独自留在车内,由于车辆是个密闭空间,儿童在车内呼叫几乎不能被发现,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车载监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车载监控装置,用于解决少年儿童被独自反锁车内时候的安全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车载监控装置,包括壳体1、红外探测器2、电池卡槽3、蜂鸣器4、发光二极管5、复位按钮6、温度传感器7、单片机控制器8;所述壳体1的正面有红外探测器2、电池卡槽3、蜂鸣器4、复位按钮6;壳体1的顶端装有发光二极管5,所述红外探测器2、复位按钮6、温度传感器7分别连接单片机控制器8的输入端;蜂鸣器4、发光二极管5分别连接单片机控制器8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壳体1的四周装有红外探测器2,各个红外探测器2之间串联;所述壳体1的四周装有发光二极管5,各个发光二极管5之间串联;各个红外探测器2串联起来再与单片机控制器8的输入端连接;各个发光二极管5串联起来再与单片机控制器8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1背面设有可伸缩固定手柄9、吸盘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当车辆处于未使用的时候,由于车窗紧闭,车内的温度会比车辆使用时候的温度高,利用单片机控制器8设计一个温度阈值(例如30度),温度传感器7感受到车内温度达到这个阈值,就给出温度信号,这个温度信号从单片机控制器8的输入口进入。红外探测器2探测车内红外辐射温度,若探测到有36度以上温度的物体(此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就输出一个控制信号,这个控制信号从单片机控制器8的输入口进入。单片机控制器8接收到温度传感器7和红外探测器2这两组输入信号后,就给蜂鸣器4和发光二级管5分别输出控制信号,从而控制蜂鸣器4发出声音,使得发光二极管5导通发光,用于提醒人们。当用户需要取消蜂鸣器4和发光二极管5的工作时候,按下复位按钮6,则单片机控制器8给出控制信号,使得蜂鸣器4和发光二极管5停止工作。壳体1的背面设有可伸缩固定手柄9,该伸缩固定手柄9采用卷尺原理,不工作时候自然卷曲;工作时候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固定的参照物大小来改变卷曲圆的半径,可以把实用新型车载监控装置固定在后视镜上;壳体1的背面也设有吸盘10,可以将使用新型车载监控装置固定在车窗或者车顶。其中单片机控制器8接收温度传感器7、红外探测器2的信号并根据此信号来控制蜂鸣器4和发光二极管5的工作与否,可以采用自动化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应用,单片机控制器8的可采用8051系列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有两个输入控制信号,能区分车辆是否处于不使用的状态,减少警报误报情况,增加了可靠性。
2、灯光与声音的结合,使得紧急情况下更容易被人注意到,增加了行人发现车内情况的概率。
3、设计多种固定方法,可以随意改变新型车载监控装置的放置位置,可以根据不同位置的材质来固定新型车载监控装置;
4、能探测车内温度环境,采用红外温度探测,能探测出是否有少年儿童被锁在车内的情况,若出现有少年儿童被锁车内,则蜂鸣器报警,并使得发光二极管发亮,从而起到报警作用,减少少年儿童被锁车内而发生意外,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向简易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框图。
图1-5中各标号:1-壳体,2-红外探测器,3-电池卡槽,4-蜂鸣器,5-发光二极管,6-复位按钮,7-温度传感器,8-单片机控制器,9-可伸缩固定手柄,10-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杨,未经廖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80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