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9347.2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5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俊;龙焱祥;李向辉;杨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3/10;F01N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发动机 尾气 处理 装置 | ||
1.一种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卧式壳体(1),所述 卧式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其特征在 于:所述卧式壳体(1)的中部为第一半圆柱筒(4)和第二半圆柱筒 (5)组成的圆柱筒体(6),所述圆柱筒体(6)内沿轴向固定设有水 平隔板(9),所述第一半圆柱筒(4)与所述水平隔板(9)形成第一 空腔(10),所述第二半圆柱筒(5)与所述水平隔板(9)形成第二 空腔(11),所述第二空腔(11)内设有可拆卸的半圆柱状催化剂载 体(12),所述催化剂载体(12)的表面涂覆有催化剂层(13);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柱筒(4)顶部的步进电机(14)、设 置在所述第一空腔(10)内的第一传动轴(15)和第二传动轴(16)、 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筒体(6)进口端与所述水平隔板(9)垂直的半 圆形导流板(17),所述步进电机(14)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15) 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15)的另一端通过锥形齿轮与第 二传动轴(16)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16)的另一端与 导流板(1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半圆柱筒(4)的一侧通过合页(7)与第二半圆柱筒 (5)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半圆柱筒(4)的另一侧通过锁扣装置(8) 与第二半圆柱筒(5)的另一侧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其 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电控单元(18),所述圆柱筒体(6)的顶部 还设有控制盒(19),所述控制盒(19)内设有电子控制器(20),所 述发动机电控单元(1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子控制器(20)的第一 信号输入端,所述电子控制器(2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步进电机 (14)的信号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卧式壳体(1)的进气口(2)处设有用于监测卧式壳体(1) 内尾气背压的压力传感器(21),所述控制盒(19)内还设有报警器 (22)、蓄电池(23),所述压力传感器(2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子 控制器(20)的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电子控制器(20)的第二信号 输出端连接报警器(22)的信号输入端,所述蓄电池(23)的输出端 分别与电子控制器(20)、报警器(2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壳体(1)的进气口(2)和出气口(3)处均设 有连接法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柱筒(4)和第二半圆柱筒(5)的接触处设 有密封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圆柱筒(5)内腔两端设有用于固定催化剂载 体(12)的弧形挡板(2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载体(12)为蜂窝陶瓷或者金属氧化物载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层(13)为氧化型催化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7)为半圆形的金属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93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油机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车用油底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