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1571.0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6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零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铜梁***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红外传感器。
背景技术
红外传感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光电型,一类是热敏型。前者利用光电效应工作,响应速度快,检测特性好。但需要冷却,使用不方便。而且器件的检测灵敏度与红外波长有关。而热释电器件属于后者,它工作在室温条件下,检测灵敏度很高,而且与辐射波长无关,可探测功率只受背景辐射的限制。而且热释电器件响应也很快,应用又方便。因此,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光电型传感器无法取代的。
目前,红外传感器体积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成为限制红外传感器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体积小,有利于高度集成的红外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红外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第一滤镜、第二滤镜,所述壳体中第一滤镜正下方设置有TiO2薄膜元件,所述第二滤镜正下方设置有ZnO薄膜元件,所述TiO2薄膜元件、ZnO薄膜元件下方设置有PET管,所述PET管下方设置有电路元件,所述壳体底端分别设置有阳极引线、阴极引线。
被测红外光通过第一滤镜、第二滤镜进入传感器,经TiO2薄膜元件、ZnO薄膜元件处理,将光热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经PET管处理叠加,传递给电路元件,所述电路元件将可识辨电信号通过引线输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所述TiO2薄膜元件、ZnO薄膜元件通过导线与PET管连通,用于将TiO2薄膜元件、ZnO薄膜元件中的转换电信号,传递至PET管处理、叠加。由于TiO2薄膜、ZnO薄膜对红外光具有较好的吸收,因此采用TiO2薄膜元件、ZnO薄膜元件作为红外光的采集元件,可提升传感器对红外光的监测范围与强度。
进一步,所述PET管与电路元件导通,用于将PET管处理后的电信号传递至电路元件。
进一步,所述电路元件分别于阳极引线、阴极引线连通,用于将电路元件处理后的可识别信号导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体积小,有利于高度集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第一滤镜,3、第二滤镜,4、TiO2薄膜元件,5、ZnO薄膜元件,6、PET管,7、电路元件,8、导线,9、阳极引线,10、阴极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红外传感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顶端设置有第一滤镜2、第二滤镜3,所述壳体1中第一滤镜2正下方设置有TiO2薄膜元件4,所述第二滤镜3正下方设置有ZnO薄膜元件5,所述TiO2薄膜元件4、ZnO薄膜元件5下方设置有PET管6,所述PET管6下方设置有电路元件7,所述壳体1底端分别设置有阳极引线9、阴极引线10。
被测红外光通过第一滤镜2、第二滤镜3进入传感器,经TiO2薄膜元件4、ZnO薄膜元件5处理,将光热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经PET管6处理叠加,传递给电路元件7,所述电路元件7将可识辨电信号通过引线输出。
所述所述TiO2薄膜元件4、ZnO薄膜元件5通过导线8与PET管6连通,用于将TiO2薄膜元件4、ZnO薄膜元件5中的转换电信号,传递至PET管6处理、叠加。由于TiO2薄膜、ZnO薄膜对红外光具有较好的吸收,因此采用TiO2薄膜元件4、ZnO薄膜元件5作为红外光的采集元件,可提升传感器对红外光的监测范围与强度。所述PET管6与电路元件7导通,用于将PET管6处理后的电信号传递至电路元件7。所述电路元件7分别于阳极引线9、阴极引线10连通,用于将电路元件7处理后的可识别信号导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零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三零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1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红外测温的便携式光合仪
- 下一篇:一种在土层上固定爆破测振传感器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