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监测闭锁防盗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2480.9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0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耀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7/28;E05B4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线 监测 闭锁 防盗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门,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监测闭锁防盗门,属于防盗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盗门一般采用坚固的门体以及安全性较高的门锁,门锁存在被盗贼掏开的风险,一旦门锁被打开,再坚固的防盗门也起不到防盗作用。传统的防盗门不具有红外线探测功能,在门外出现可疑情况时无法主动对防盗门进行闭锁和防盗升级,安全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防盗门不具有红外线探测功能,无法主动对防盗门进行闭锁,安全性能不佳的缺陷和不足,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红外线探测功能,探测到门外异常情况时能够主动对防盗门进行闭锁,使用安全性能得到了提高的一种红外线监测闭锁防盗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红外线监测闭锁防盗门,包括门框和门板本体,门板本体通过连接轴安装在门框的侧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本体的上端外表面安装有红外线探测器,门板本体的内侧表面上通过铰接轴安装有闭锁杆,门板本体的表面安装有电磁吸合器,闭锁杆的中部侧面对应于电磁吸合器安装有吸合块,门框上对应于闭锁杆的末端安装有槽口卡件,红外线探测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吸合器相连接。
所述电磁吸合器由电磁铁以及缠绕在电磁铁上的线圈构成,电磁铁的外端吸合面与吸合块相对应。
所述槽口卡件为开口向上的U型金属槽,金属槽的槽口开口宽度大于闭锁杆的横截面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红外线探测器对门外侧附近的人员进行探测,一旦探测到人员一直停留时,电磁吸合器就会释放闭锁杆对门进行闭锁,闭锁杆的末端卡入到槽口卡件内,具有很好的主动闭锁功能,达到了很好的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门框1,门板本体2,红外线探测器3,闭锁杆4,铰接轴5,电磁吸合器6,吸合块7,槽口卡件8,控制器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线监测闭锁防盗门,包括门框1和门板本体2,门板本体2通过连接轴安装在门框1的侧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本体2的上端外表面安装有红外线探测器3,门板本体2的内侧表面上通过铰接轴5安装有闭锁杆4,门板本体2的表面安装有电磁吸合器6,闭锁杆4的中部侧面对应于电磁吸合器6安装有吸合块7,门框1上对应于闭锁杆4的末端安装有槽口卡件8,红外线探测器3与控制器9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9的输出端与电磁吸合器6相连接。
所述电磁吸合器6由电磁铁以及缠绕在电磁铁上的线圈构成,电磁铁的外端吸合面与吸合块7相对应。
所述槽口卡件8为开口向上的U型金属槽,金属槽的槽口开口宽度大于闭锁杆4的横截面宽度。
如附图1,门板本体2通过连接轴安装在门框1的侧面上,门板本体2的上端外表面安装有红外线探测器3,红外线探测器3用于对门外侧附近的人员进行探测,如果在在较长时间内探测到人员一直停留时就会释放闭锁杆对门进行闭锁。
门板本体2的内侧表面上通过铰接轴5安装有闭锁杆4,闭锁杆4能够绕着铰接轴5向下旋转一定角度。门框1上对应于闭锁杆4的末端安装有槽口卡件8,槽口卡件8为开口向上的U型金属槽,金属槽的槽口开口宽度大于闭锁杆4的横截面宽度,闭锁杆4向下卡入到槽口卡件8内就实现对防盗门的闭锁。
门板本体2的表面安装有电磁吸合器6,闭锁杆4的中部侧面对应于电磁吸合器6安装有吸合块7,电磁吸合器6由电磁铁以及缠绕在电磁铁上的线圈构成,电磁铁的外端吸合面与吸合块7相对应。红外线探测器3与控制器9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9的输出端与电磁吸合器6相连接,当红外线探测器3探测到门外旁边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有陌生人时,控制器9就会控制电磁吸合器6断电,电磁吸合器6与吸合块7之间脱开吸合,闭锁杆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着铰接轴5向下旋转一定角度卡入到槽口卡件8内,实现对防盗门的预先闭锁,具有较好的防盗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耀,未经杨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2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