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不锈钢管件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3481.5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2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步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诚睿智新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39/04 | 分类号: | B21D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丽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不锈钢管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不锈钢管件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管由于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耐腐蚀,获得广泛应用,但由于不锈钢管成本高,不锈钢管的应用局限在特殊领域。在民用上,除采用专门的焊接工具才能联接不锈钢管,因此也限制了不锈钢管的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不锈钢管件连接装置,使不锈钢管在不需要专用焊接工具的情况下快速连接,从而使不锈钢管的使用更加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底座、盖体、缸体、外管套、柱塞、柱塞回复机构、管件夹紧机构;
外管套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缸体上端连接盖体,下端连接柱塞回复机构,盖体中央设有通孔;柱塞设于缸体内,能够沿缸体内壁上下滑动;
柱塞回复机构设于外管套内,下端连接底座,柱塞回复机构包括上端开口内部为空腔的基座及设于基座内的弹性回复件,所述弹性回复件上端与柱塞固定连接,下端固定在基座底部,所述基座内部空间为压力油腔,基座与外管套之间为储油区;
管件夹紧机构置于柱塞上端,包括置于柱塞上端面可沿缸体内壁上下滑动的外锥套及设于外锥套内与之相配合的内锥套,所述外锥套内壁和内锥套外壁为相配合的倒锥形面,所述内锥套由多个内锥套单体沿圆周拼合而成,每个内锥套单体内侧壁设有一个压块单体,通过纵向滑轨配合连接,多个所述压块单体沿圆周拼合形成环状结构,下端置于柱塞上;
所述底座上设有将外界与压力油腔连通的第一导油孔、将外界与储油区连通的第二导油孔及将压力油腔和储油区连通的第三导油孔,所述第三导油孔内设有卸载开关。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弹性回复件为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下端基座底部固定,上端与柱塞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缸体上端与盖体之间设有垫环,所述垫环与盖体之间设有垫圈,所述垫环内径小于垫圈内径,内锥套单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垫环卡入所述定位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压块单体包括导向部及设于导向部下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L形结构,其水平区段的端部为圆弧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相邻两个内锥套单体相对的侧面设有开口相对的燕尾槽,该两个燕尾槽拼合形成条形空间,所述条形空间内填充弹性橡胶。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外锥套内侧壁与柱塞轴向的倾角为17°。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基座与与底座之间设有环形垫圈,所述基座底部设有与第一导油孔相对的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柱塞外侧壁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导油孔内设有由外界向压力油腔导通的单向阀,第二导油孔内设有由储油区向外界导通的单向阀,第三导油孔内设有由压力油腔向储油区导通的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不锈钢管在缺少专用焊接工具的情况下难以连接的问题,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有利于对不锈钢管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锥套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锥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块单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块单体的拼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锥套与压块单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包括底座14、盖体1、缸体8、外管套9、柱塞7、柱塞回复机构、管件夹紧机构;
外管套9下端固定在底座14上;缸体8上端连接盖体1,下端连接柱塞回复机构,盖体1中央设有通孔;柱塞7设于缸体8内,能够沿缸体8内壁上下滑动;
柱塞7回复机构设于外管套9内,下端连接底座14,柱塞7回复机构包括上端开口内部为空腔的及设于基座11内的弹性回复件12,所述弹性回复件12上端与柱塞7固定连接,下端固定在基座11底部,所述基座11内部空间为压力油腔22,基座11与外管套9之间为储油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诚睿智新技术研究所,未经武汉市诚睿智新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3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手避让机构
- 下一篇:适用于隔震块的旋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