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力墙加载孔内压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4546.8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3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居焕;曹小霞;庄金平;陈敏慧;王仁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1/10 | 分类号: | E04G2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力墙 加载 孔内压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力墙加载孔内压工具。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反力墙是工程结构实验室中进行各种结构材料、结构构件和 结构系统的拟静力或拟动力试验的重要设施,预埋于反力墙中的加载孔的平 整度控制非常严格,控制好加载孔的平整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目 前,全国具有反力墙的工程结构实验室较少,没有专门的反力墙加载孔平整 度调整工具,基本采用方钢管或木棍撬或千斤顶顶压等低效工具,费力费工 且效果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反力墙加载孔内压工具, 效率高,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力墙加载孔内压工具,包括主螺杆、 顶持部、横杆、第一弯钩机构以及第二弯钩机构;所述横杆上设有一内嵌螺 帽,所述主螺杆螺纹连接至所述内嵌螺帽,所述主螺杆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 顶持部,所述横杆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弯钩机构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弯 钩机构的一端部,所述顶持部用于顶持反力墙加载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钩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弯钩, 所述第一弯钩连接至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部连接 至所述横杆的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将第一螺杆固定于所述横杆的 一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钩机构包括第二螺杆、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弯钩, 所述第二弯钩连接至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部连接 至所述横杆的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将第二螺杆固定于所述横杆的 一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持部包括一端头板,所述端头板下端部设有一突起部, 所述主螺杆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端头板,所述端头板以及突起部为圆形,所 述端头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反力墙加载孔的直径,所述突起部的直径小于或等 于所述反力墙加载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手柄,所述手柄连接至所述主螺杆的另一端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力墙加载孔内压工具,能 够克服现有工具的不足,有效调整反力墙加载孔平整度,并具有结构简单合 理,调整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的优点,达到省力省时高 效,从而提高反力墙加载孔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力墙加载孔内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反力墙加载孔内压工具,包括主螺杆1、顶持 部2、横杆3、第一弯钩机构4、手柄5以及第二弯钩机构6;所述横杆3 上设有一内嵌螺帽31,所述主螺杆1螺纹连接至所述内嵌螺帽31,所述主 螺杆1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顶持部2,所述横杆3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 一弯钩机构4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弯钩机构6的一端部,所述顶持部2用于顶 持反力墙加载孔(图中未示),所述手柄5连接至所述主螺杆1的另一端部。
所述第一弯钩机构4包括第一螺杆41、第一固定部42以及第一弯钩43, 所述第一弯钩43连接至所述第一螺杆41的一端部,所述第一螺杆41的另 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杆3的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42将第一螺杆 41固定于所述横杆3的一端部,所述第一固定部42包括第一螺帽421以及 第一垫板422,先将第一垫片422穿过第一螺杆41,之后通过第一螺帽421 将第一螺杆41固定于横杆3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弯钩机构6包括第二螺杆61、第二固定部62以及第二弯钩63, 所述第二弯钩63连接至所述第二螺杆61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螺杆61的另 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杆3的另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62将第二螺 杆61固定于所述横杆3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固定部62包括第二螺帽621 以及第二垫板622,先将第二垫片622穿过第二螺杆61,之后通过第二螺帽 621将第一螺杆61固定于横杆3的另一端部。
所述顶持部2包括一端头板21,所述端头板21下端部设有一突起部22, 所述主螺杆1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端头板21,所述端头板21以及突起部22 为圆形,所述端头板21的直径大于所述反力墙加载孔的直径,所述突起部 22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反力墙加载孔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4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