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4738.9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2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高;雷声军;雷有栋;贺双喜;朱克强;池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厚 堆积 体边坡支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结构,属于水利水电支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水电工程建设中边坡较为常见,边坡工程具体问题也各不相同,但很多工程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都遇到了深厚堆积体边坡问题,尤其是位于泄水建筑物下方的堆积体边坡问题,处理难度极大,同时还需重点考虑支挡结构之间堆积体边坡的防水流冲刷问题;加之部分堆积体边坡本身就是公路边坡,边坡的安全性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意见重大。按照传统的方法,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护主要采取抗滑桩(矩形断面)进行支挡,同时辅助一定的混凝土贴坡、预应力锚索等措施,但抗滑桩(矩形断面)一般要求深入基岩的深度较大,当边坡下滑力较大时,抗滑桩断面更大,入岩深度更深,施工难度极大,施工期安全风险较大,施工工期保证率较低。桩与桩之间边坡的防水流冲刷问题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施工难度大、施工期安全风险较大、施工工期保证率较低等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结构为,该结构包括深厚堆积体边坡;在深厚堆积体边坡倾斜面靠近河道的位置设有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设有桩顶混凝土联系梁,桩顶混凝土联系梁顶面与混凝土贴坡连为一体,混凝土贴坡顶部与深厚堆积体边坡之间构筑有坡顶公路,坡顶公路靠近深厚堆积体边坡一侧设有排水沟。
前述结构中,所述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穿过深厚堆积体边坡和河床覆盖层伸至河床覆盖层底部的基岩。
前述结构中,所述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靠近河道一侧构筑河道消能设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形断面钢筋混凝土桩作为深厚堆积体边坡1的主要支挡结构,施工主要采取机械成孔,可显著提高施工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期安全风险,施工工期保证率较高;通过合理设计桩间距,可有效解决桩与桩之间堆积体边坡的防水流冲刷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深厚堆积体边坡、2-河床覆盖层、3-河道、4-坡顶公路、5-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6-混凝土贴坡、7-桩顶混凝土联系梁、8-河道消能设施、9-排水沟、10-基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方法所构建的,如图1所示:该方法采用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作为深厚堆积体边坡1的主要支挡结构,桩间边缘净距控制在10cm左右,主要用以防水流对深厚堆积体边坡1的冲刷和淘刷;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的桩顶采用桩顶混凝土联系梁7连接为一体,桩顶混凝土联系梁7与之上的混凝土贴坡6连为一体,以确保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与混凝土贴坡6整体受力。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靠近河道一侧构筑河道消能设施8,以削弱上游下泄水流对河床覆盖层2的冲刷破坏。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穿过深厚堆积体边坡1和河床覆盖层2伸至河床覆盖层2底部的基岩10,以确保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的稳定性。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在深厚堆积体边坡1开挖之前进行施工;施工主要采取机械成孔,桩径为1.0~1.5m,桩孔采取间隔跳跃施工方式。
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包括深厚堆积体边坡1;在深厚堆积体边坡1倾斜面靠近河道3的位置设有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的桩顶设有桩顶混凝土联系梁7,桩顶混凝土联系梁7顶面与混凝土贴坡6连为一体,混凝土贴坡6顶部与深厚堆积体边坡1之间构筑有坡顶公路4,坡顶公路4靠近深厚堆积体边坡1一侧设有排水沟9。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穿过深厚堆积体边坡1和河床覆盖层2伸至河床覆盖层2底部的基岩10。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靠近河道一侧构筑河道消能设施8。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4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绿化试验田用自动注排水装置
- 下一篇:吹风机用弯曲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