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热轨接头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5305.5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9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滨;张雪芳;底杏甫;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10;H05B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富天文博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2 | 代理人: | 刘寿椿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接头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采暖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纤维热轨接头保护装 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热供暖主要以传导和对流两种方式对房间进行加热,这两种供暖方式都 是先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内的人们从空气中获取热量,然而室内的热空气往往都上 升到上层,冷空气存在于下层,这就导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出现上热下凉的情况。采用对 流方式的散热器都要辅助风机进行散热,但是风机在运行中有噪音会影响人们的休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取暖的方式不断升级改造,出现了一种利用电能转化为红外热能的地热装置——电地暖, 电地暖不但散热均匀,而且耗费能源较少。随着电地暖的盛行,其安全性也备注关注,尤其 是电地暖取暖材料与电源线接头处的防水、防潮以及防漏电尤为引人瞩目。因此,电地暖在 使用过程中如何进行防水、防潮和防止漏电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一种碳纤维热轨接头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热轨接头保护装置,其包括电源线连接部和与所述电源线连 接部相连接的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在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电源线连接部轴 向贯通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的过线孔;在所述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碳纤维加 热棒连接部轴向与所述过线孔连通的连接孔;并且,所述碳纤维热轨接头保护装置是通过 注塑一体成型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热轨接头保护装置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所以碳纤维 热轨接头保护装置本身不会存在缝隙;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热轨接头保护装置是在 将电源线和碳纤维加热棒连接后,直接在电源线和碳纤维加热棒的连接处通过注塑一体成 型的,所以碳纤维热轨接头保护装置可以将电源线和碳纤维加热棒的连接处包裹其中,将 接头处的缝隙消除,从而使电源线和碳纤维加热棒的连接处达到良好的防水、防潮以及防 漏电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中的过线孔孔壁上,沿所述过线孔周向设置有至 少一个第一凹槽。
在过线孔孔壁上设置第一凹槽,一方面可以在电源线与过线孔孔壁出现脱落开裂 时阻断裂缝的蔓延,另一方面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水分。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中的过线孔孔壁上设置有两个所 述第一凹槽;其中一个设置有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的左端,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电源线连接部 的右端。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中的过线孔孔壁上设置有四个所 述第一凹槽;其中,第一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的左端端部;其中,第二 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的左端靠近所述过线孔与所述连接孔连接位置 处;其中,第三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的右端靠近所述过线孔与所述连 接孔连接位置处;其中,第四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的右端端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中的连接孔孔壁上,沿所述连接孔周向设 置有第二凹槽。
在连接孔孔壁上设置第二凹槽,一方面可以在碳纤维加热棒与连接孔孔壁出现脱 落开裂时阻断裂缝的蔓延,另一方面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水分。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中的连接孔孔壁上设置有 一个所述第二凹槽;并且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远离所述电源线连 接部的一端。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中的连接孔孔壁上设置有 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远离所述电源 线连接部的一端,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靠近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的一端。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与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相互垂 直设置。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加热棒连接部与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之间的 夹角为3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5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