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收集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7229.1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8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家祥;方德祥;杨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楚江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5/06 | 分类号: | B24B55/06;B24B41/02;B24B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地址: | 511000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打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收集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铜是现代工业非常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在铜的加工提炼过程中,将原料溶解除杂 后,铸造冷却成条块状,俗称块铜。块铜经过冷却工序后,再被输送至后续的表面处理装置 工位进行表面平整度、光滑度打磨,再经过其它表面保护处理作为成品块铜。成品块铜再作 为原材料经过不同的制备设备,作不同用途使用。
块铜的表面处理非常重要,表面处理是决定块铜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工序。现有 技术中,通常是将铸造好的块铜放于水平台进行表面通过人工进行打磨处理。由于生产中 块铜的重量通常都比较重,基本在500斤至1000斤之间。在打磨过程中,容易因为水平台的 原因引起块铜表面的损伤。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水平台在长期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屑不具 有自动收集功能。人工打磨方式不不便于对打磨程度进行精确控制,而且工作效率低。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收集打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 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收集打磨装置,该 打磨座使用中不会造成块铜表面损伤,且能够自动收集废尘屑,具有生产效率高、打磨质量 良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自收集打磨装置,设置有安装架、装配于安装架的打磨座和打磨机构,所 述打磨机构位于所述打磨座上方;
所述打磨座设置有座体、滚轮、基体、脊条、多个转辊和收集装置;所述打磨机构设 置有气缸、联接件、砂轮座、马达和砂轮;
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基体固定于所述座体,所述座体的底部设置有 滚轮,所述基体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 为锐角;
所述脊条设置为多根,多根脊条平行排列,所述脊条的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 脊条的下端面为与第一斜面相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脊条的下端面固定于所述第一斜面;
所述脊条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装配单元,每个装配单元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所 述转辊通过相邻的两根脊条设置的卡槽活动装配;
相邻两根脊条与第一斜面之间构成一工作腔,在每个工作腔对应的第一斜面位置 均设置有一穿通基体的孔槽,所述孔槽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距离上端面最远的位置处,所 述孔槽的下方设置有收集装置;
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安装架的横梁,所述联接件活动装配于所述横梁,所述横梁 设置有滑轨,所述联接件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装配于所述滑轨,所述 联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气缸轴固定连接,所述联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砂轮座固定连 接,所述砂轮和所述马达装配于所述砂轮座,所述马达驱动所述砂轮转动。
优选的,上述夹角A的范围为25度至60度。
作为一种实施例方式,上述夹角A的范围为30度。
作为一种实施例方式,上述夹角A的范围为45度。
作为一种实施例方式,上述装配单元设置有两个卡槽。
作为一种实施例方式,上述装配单元设置有三个卡槽。
进一步的,上述转辊设置有辊体和连接于辊体两端的辊轴,所述辊体两端的辊轴 分别装配于相邻两根脊条设置的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楚江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清远楚江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7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