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阀球体深槽增压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8083.2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6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潘运清;邱茂煌;王红娟;罗利梅;罗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明珠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08;F16K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罗振国 |
地址: | 514000 广东省梅州市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阀 球体 增压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阀球体结构,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球阀球体深槽增压密封 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球阀制造领域出现了许多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产品创 新层出不穷,种类型式不断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市场的供需状况,并随着新兴行业用户的不 断增加,对球阀制造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好、更智能化方面的具体要求。除了满足顾客特 定的客观要求以外,防锈、防磨损、省力耐用、配套智能驱动方式是各厂攻关的技术项目。
球阀球体与阀座的密封结构,通过球体压缩阀座一定量来实现密封比压。一般压缩量在 0.3~1mm左右,这样造成阀门的开关力矩比较大,加剧了各部件之间的磨损,由于阀座长期 压缩磨损,弹性降低,密封性能下降,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巧妙且使用 效果良好的球阀球体深槽增压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球阀球体深槽增压密封结构,包括阀体,在 阀体内设有相互配合的阀座和球体,阀座位于阀体进、出口内侧壁,在球体上设有通孔,其 中所述阀座侧边的球体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轴线与阀座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 线上。
上述的一种球阀球体深槽增压密封结构中,所述环形凹槽为圆环形凹槽。
上述的一种球阀球体深槽增压密封结构中,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槽壁面与通孔沿径向的 截面相互平行;所述环形凹槽位于通孔两侧。
上述的一种球阀球体深槽增压密封结构中,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宽t为0.5~2mm;所述环 形凹槽远离通孔的内侧面直径d1为28~222mm;环形凹槽槽底所在圆面的直径d2为15~ 120mm。
上述的一种球阀球体深槽增压密封结构中,所述通孔直径d3为19~200mm,长度为28.5~ 220mm;所述球体的外径S为36~30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球体上设置环形凹槽,增加球体阀座密封比压,增 强密封性能及开关的平稳性。改善了阀座与球体预密封的压缩量,极大地减少了球体与阀座 的磨损,减少了阀门开关的基础力矩,从而使开关更省力,减小配套智能驱动方式的输出功 率,从面实现更经济性和环保性,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浮动球 球阀,PN1.0~6.4MPa,DN15~200的PTFE类阀座和金属密封阀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 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阀体1、阀座2、球体3、通孔3a、环形凹槽3b。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阀球体深槽增压密封结构,包括阀体1,在阀体1 内设有相互配合的阀座2和球体3,阀座2位于阀体1进、出口内侧壁,在球体3上设有通 孔3a,所述阀座2侧边的球体3上设有环形凹槽3b,所述环形凹槽3b的中轴线与阀座2中 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环形凹槽3b的内侧槽壁面与通孔3a沿径向的截面相互平行; 所述环形凹槽3b位于通孔3a两侧。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3b为圆环形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环形凹槽3b的槽宽t为0.5~2mm;所述环 形凹槽3b远离通孔3a的内侧面直径d1为28~222mm;环形凹槽3b槽底所在圆面的直径d2 为15~120mm。所述通孔3a直径d3为19~200mm,长度L为28.5~220mm;所述球体3的外 径S为36~300mm。
在开槽时,必须保证球体的强度性能,不致变形、扭曲和断裂。
下面介绍其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明珠流体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明珠流体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80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