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0213.6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8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钮新强;廖仁强;朱世洪;周述达;宋志忠;吴俊东;彭荣生;谢颖涵;陈鹏;施亚运;于强;汪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洞 出口 自然 鱼道 | ||
1.一种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通过鱼道主体(4)连接下游河床(14)和上游水库(15)水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主体(4)设置在电站厂房(8)旁边的山体内部;鱼道进口(1)设置在电站厂房(8)的下游河床(14)内;鱼道出口(7)设置在电站厂房(8)的上游水库(15)内;所述鱼道主体(4)内水深为h;
所述鱼道出口(7)不少于两个,各个鱼道出口(7)位于不同高程上;
所述鱼道主体(4)由位于两侧的侧壁(4.2)、位于底部的底板(4.3)和位于顶部的拱顶(4.1)组成;所述鱼道主体(4)内设置有多个收缩段(9)将鱼道主体(4)间隔为多个鱼道池室(12);
所述每一个收缩段(9)上的过鱼竖缝(11)连通相邻的两个鱼道池室(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主体(4)至少包含两个三通节点串联构成;所述鱼道主体(4)的上游侧至少有两条管路,分别连接不同的鱼道出口段,所述每个鱼道出口段上游侧的最远端设置鱼道出口,所述每个鱼道出口段内设置有出口闸门;所述鱼道主体(4)的下游侧有一条管路连接鱼道进口段(3),所述鱼道进口段(3)下游侧的最远端设置鱼道进口(1),所述鱼道进口段(3)内设置有鱼道进口检修闸门(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主体(4)为三通式结构,所述鱼道主体(4)的上游侧有两条管路分别连接第一鱼道出口段(5.1)和第二鱼道出口段(5.2);所述鱼道主体(4)的下游侧有一条管路连接鱼道进口段(3);
所述第一鱼道出口段(5.1)上游侧的最远端设置第一鱼道出口(7.1),所述第一鱼道出口段(5.1)内设置有第一出口闸门(6.1);所述第二鱼道出口段(5.2)上游侧的最远端设置第二鱼道出口(7.2),所述第二鱼道出口段(5.2)内设置有第二出口闸门(6.2);
所述鱼道进口段(3)下游侧的最远端设置鱼道进口(1),所述鱼道进口段(3)内设置有鱼道进口检修闸门(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收缩段(9)由一个长收缩板(9.1)和一个短收缩板(9.2)组成;所述同一收缩段(9)内的所述长收缩板(9.1)和所述短收缩板(9.2)竖直的相对布置在所述鱼道主体(4)的同一竖直截面上;同一个收缩段(9)内的长收缩板(9.1)和短收缩板(9.2)之间为过鱼竖缝(11);在所述鱼道主体(4)的一个侧壁(4.2)上的一个长收缩板(9.1)和一个短收缩板(9.2)相邻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收缩板(9.1)为长方形板块结构,所述短收缩板(9.2)为在横水流方向上窄下宽的梯形板块结构;所述长收缩板(9.1)与所述短收缩板(9.2)的在顺水流方向上厚度、在垂直方向上高度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收缩板(9.1)和短收缩板(9.2)的厚度为0.1~0.3m,高度不低于鱼道主体(4)中水深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主体(4)的拱顶(4.1)为圆弧形结构两侧分别连接两个侧壁(4.2)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主体(4)的高度H为鱼道主体(4)内水深h的1.1~1.3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室(12)的宽度W宜大于最长过鱼目标体长的2倍,所述池室(12)的长度L应取最长过鱼目标体长的2.5~3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顶(4.1)上设置有多组照明设备(13),所述每个池室(12)的正上方都设置有一组照明设备(13),所述每个收缩段(9)的正上方都设置有一组照明设备(13);所述底板(4.3)和两个侧壁(4.2)上未设置收缩段(9)的部位均镶嵌有卵石(10),所述两个侧壁(4.2)上的卵石(10)高度与鱼道主体(4)内水深h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02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岸塔式进水口
- 下一篇:一种结构加强的水利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