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固液分离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4586.0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2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肖卫强;蒋健;沈凯;许高燕;尹洁;朱美平;斯文;毕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85 | 分类号: | B01D29/085;B01D29/5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林蜀 |
地址: | 3100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分离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废液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室固液分离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废液或固体废弃物,实验室需要将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实验室配套的废液处理设施不完善,使得废液无法完全回收,特别是实验人员在清洗试剂瓶的过程当中,因试剂瓶中的废液已经很少且被水稀释,通常都会被忽略,直接将清洗后的废液倒入水池中,从下水道排出,长期如此可能会造成管道腐蚀破裂,污染环境,甚至危害人们的健康,其后果十分严重;而且废液中存在的固体废弃物也未从废液中得到有效分离,一并流入下水道,同样造成环境污染,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使实验室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加以分离回收的实验室固液分离回收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室固液分离回收装置,包括分离漏斗和夹持器,分离漏斗上端为喇叭口结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引流导管;所述分离漏斗的喇叭口内置有互相垂直的两块滤网,水平滤网与分离漏斗的喇叭口平行,竖直滤网将喇叭口和水平滤网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水平滤网的左半部分为实心结构,右半部分为镂空结构;夹持器包括一“匚”字形支撑架,设有一竖直面以及与竖直面垂直的上平面、下平面;支撑架的竖直面上设有上下排列的两个固定环,分离漏斗置于固定环内;支撑架的下平面上设有螺纹孔,丝杆穿过螺纹孔,丝杆上端固定一与上平面平行的夹持板,丝杆与下平面通过螺纹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带有固体废弃物的废液从分离漏斗的左侧倾倒,由于水平滤网左侧为实心结构,所以废液通过竖直滤网到达右侧,再从右边的滤网流下,通过引流导管流至废液桶内;废液中的固体废弃物就被竖直滤网阻拦左侧,达到固液分离效果。引流导管可拆卸、可更换,可接不同种类的废液桶;方便分离漏斗的取出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夹持器可通过夹持板与上平面固定于任何实验台面,为实验室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的收集提供便利性。本实用新型将实验室中产生的废液和固体废弃物有效地分离,分别回收存放;产生的废液进一步得到更充分的回收,消除了在清洗试剂瓶过程中被忽略的废液回收的不便,解决了因废液和固体废弃物未完全分离存储的安全隐患和后续处理上的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离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分离漏斗1、喇叭口结构11、引流导管12、支撑架2、竖直面21、上平面22、下平面23、螺纹孔24、固定环25、水平滤网3、实心结构31、镂空结构32、竖直滤网4、丝杆5、夹持板51、把手5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分离漏斗1和夹持器,分离漏斗不锈钢材质,上端为喇叭口结构11,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引流导管12;引流导管可拆卸、可更换,可接不同种类的废液桶;所述分离漏斗的喇叭口内置有互相垂直的两块滤网,水平滤网3与分离漏斗的喇叭口平行,竖直滤网4将喇叭口和水平滤网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水平滤网的左半部分为实心结构31,用于收集固体废弃物,右半部分为镂空结构32,使液体自然通过竖直滤网和右边镂空结构流至引流导管12;夹持器包括一“匚”字形支撑架2,设有一竖直面21以及与竖直面垂直的上平面22、下平面23;支撑架的竖直面上设有上下排列的两个固定环25,分离漏斗1置于固定环25内,两个固定环上套有防腐蚀的垫圈,可以固定分离漏斗,并保持稳定;支撑架的下平面上设有螺纹孔24,丝杆5上端穿过螺纹孔,上端固定一与上平面22平行的夹持板51,丝杆下端设有把手52,转动把手,丝杆与下平面通过螺纹转动配合,丝杆上端的夹持板51可上下移动,从而和上平面22形成夹子,固定于任何实验台面,为实验室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的收集提供便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45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