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倒流汽油泵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4702.9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7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洛卡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4 | 分类号: | F02M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31531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流 汽油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泵总成,尤其涉及一种防倒流汽油泵总成。
背景技术
油泵支架总成安装在汽车油箱上,在汽车燃油供应系统中起到了管路连接的功 能。油箱内的汽油经过储油桶的单向阀进入到储油桶中,通过内置汽油泵工作时产生的吸 力,储油桶内的汽油经过汽油泵支架总成的滤网、吸油管和出油管输送到燃油管路内,在经 过发动机的消耗后,回油的汽油经过油泵回油管,回到油箱。现有燃油泵总成的文氏管安装 在回油口,利用回油将油箱里的油吸入储油桶内,在回油少的时候,吸入的燃油较少,因此, 在低油位时会出现发动机供油不足或者熄火甚至倒流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倒流汽油泵总成,以解 决现有燃油泵总成存在的低油位时供油不足、熄火甚至倒流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防倒流汽油泵总成,包括:法兰盘、油泵支 架、储油桶、双轨泵芯、文氏管组立、调压阀、滤网和油管,储油桶分别与法兰盘和油泵支架 连接,油管设置在法兰盘上,双轨泵芯设置在储油桶内油泵支架连接,且双轨泵芯与油管连 接,调压阀设置在油泵支架上,且调压阀与油管连接,文氏管组立和滤网均设置在储油桶 内,文氏管组立设置在双轨泵芯底部内轨出油口处,滤网连接至双轨泵芯底部外轨进油口 处。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防倒流汽油泵总成,还包括油位传感器和浮子 杆组立,油位传感器设置在储油桶内与储油桶连接,浮子杆组立设置在储油桶外侧,且浮子 杆组立与油位传感器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防倒流汽油泵总成,该油位传感器为三线制油 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轨泵芯,且将文氏管组立安装在泵芯内轨出油口,利用内轨流 量驱动文氏管,产生虹吸效应,将储油桶之外的汽油吸入储油桶内,这样一来,油泵工作时 储油桶内汽油时刻保持满溢状态,有效解决了油箱内低油位启动困难的技术问题。与现有 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轨油泵,电机运转时外轨产生的吸油可以满足汽车发动机最大 消耗,多余的燃液回到储油桶内。同时内轨产生的吸油可以驱动文氏管,文氏管产生的衍射 使储油桶上的单向阀打开,油箱内的燃液进入储油桶(当油泵停止工作时,单向阀关闭,防 止储油桶内燃液倒流回油箱),从而使油泵总成在任何工况下工作储油桶都处于满溢状态, 汽车不会出现供油不足熄火,保证燃油供油充足。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线制传感器可以 有效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测量精度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燃油泵总成存在 的低油位供油不足、熄火甚至倒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低油位供油,具有低油位供油充足, 且油位检测精度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倒流汽油泵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文氏管组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2,一种防倒流汽油泵总成,包括:法兰盘1、油泵支架2、储油桶 3、双轨泵芯4、文氏管组立5、调压阀6、滤网7、油管8、油位传感器9和浮子杆组立10,储油桶3 分别与法兰盘1和油泵支架2连接,油管8设置在法兰盘1上,油管8包括出油管和回油管,双 轨泵芯4设置在储油桶3内与油泵支架2连接,且双轨泵芯4与出油管连接,调压阀6设置在油 泵支架2上,且调压阀6与回油管连接,文氏管组立5和滤网7均设置在储油桶3内,文氏管组 立5设置在双轨泵芯4底部内轨出油口处,滤网7连接至双轨泵芯4底部外轨进油口处,位传 感器9设置在储油桶3内与储油桶3连接,浮子杆组立10设置在储油桶3外侧,且浮子杆组立 10与油位传感器9连接。
具体地,油位传感器9采用三线制油位传感器,三线制油位传感器具有线路补偿, 可以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测量精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洛卡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洛卡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4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