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窗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5344.3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吕思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F15/72 | 分类号: | E05F15/72;E05F15/7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窗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家居,具体是一种智能窗户。
背景技术
人们居住的房屋上都设置有窗户,以方便用户通风,但当用户外出时经常碰到忘记关闭窗户的情况,而此时如果遇到下雨的天气,雨水会灌入房内,淋湿房内的地板等物品,给用户带来损失,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在夏天的时候,人们通常喜欢将窗户都打开,以减少屋内的热量;然而天气比较寒冷或者出门的时候,人们就不太愿意将窗户打开,因为外面的凉风吹进屋内会使人感觉到寒意;但是由于窗户一直是关闭的,促使室内的空气越来越浑浊,以至于人们吸进体内的基本都是废气,尤其是人多的地方更加厉害,这样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房间长时间没人,房屋同样会聚集很多有害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窗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窗户,包括窗外装置、窗框、窗体、推杆直线电机和室内装置;所述窗外装置由水滴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所述水滴传感器镶嵌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四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室外向阳处;所述窗框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窗体上镶嵌有钢化玻璃,窗体背面设置有滑槽;窗框与窗体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推杆直线电机的推杆一端设置有滚轮;推杆直线电机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室内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组、处理器、显示器和电源装置;所述检测传感器组通过导线连接到处理器上,检测传感器组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天然气浓度传感器;所述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所述电源装置通过导线连接到处理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器为可编程单片机;所述显示器为可触摸液晶显示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装置为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系统供电,合理利用了能源,降低了系统的功耗,提高了窗户控制系统的实用性,通过检测传感器组检测房屋内有害气体浓度,及时排除房间内的有害气体,提高家庭生活的安全性;当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水滴感应器感应到雨水较多时,水滴感应器向推杆直线电机发送信号,将窗体拉回,避免了下雨时淋湿房内物品的情况出现,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窗户中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智能窗户中推杆直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智能窗户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中:1-水滴传感器,2-太阳能电池板,3-窗框,4-合页,5-窗体,6-检测传感器组,7-处理器,8-显示器,9-电源装置,10-推杆直线电机,11-滑槽,12-滚轮,13-推杆,14-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智能窗户,包括窗外装置、窗框3、窗体5、推杆直线电机10和室内装置;所述窗外装置由水滴传感器1和太阳能电池板2组成;所述水滴传感器1镶嵌在太阳能电池板2的四周,用于感知室外是否下雨,并将信号传递到室内;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设置在室外向阳处,用于接收太阳能并转化成电能;所述窗框3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窗体5上镶嵌有钢化玻璃,窗体5背面设置有滑槽11;窗框3与窗体5通过合页4连接;所述推杆直线电机10的推杆13一端设置有滚轮12;所述滚轮12可在窗体5上的滑槽11中滑动,方便推杆直线电机10将窗体5推开;推杆直线电机10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方便推杆直线电机10的固定;所述室内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组6、处理器7、显示器8和电源装置;所述检测传感器组6通过导线连接到处理器7上,检测传感器组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天然气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的浓度,并将检测到的气体浓度信号传递给处理器7和显示器8;所述处理器7为单片机,用于处理各传感器传输过来的信号,并发出推杆直线电机10的动作信号;所述显示器8为触摸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室内各种气体的浓度值;所述电源装置为蓄电池;由太阳能电池板2供电,夜间由蓄电池继续供电。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53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