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辐条LED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6157.7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4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善农;陶聪;幸立群;胡凡;张艳军;赖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B62J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 代理人: | 唐明 |
地址: | 344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辐条 led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车轮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辐条LED显示 器。
背景技术
视觉暂留(Persistenceofvision,POV)现象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 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 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视 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 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 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 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 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 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 暂留”。
现有的自行车的车轮中,通常设置有一些能放光的装置,以便于在晚上骑行时,警 示旁人的作用。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88213403.5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迴光片, 包括光敏三极管3DU,发光二极管LED,直流放大电路,离心开关电池,及外壳,所述外壳为圆 形外壳并固定在车辐条上的螺丝孔,所述壳体内部结构包括离心开关,一节五号电池,发光 二极管,电路板,光敏三极管,其中光敏三极管测光部分探出壳体之外。上述现有技术中的 自行车迴光片,存在如下缺陷:其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电源需电池提供,耗能较 高,且需经常更换,导致使用不方便,另外,该自行车迴光片仅能发出单一亮光,无法在自行 车行驶时,显示出复杂的图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 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在行驶时能显示出图案的自行车辐条LED显示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辐条LED显示器,包括:LED点阵条显 示单元,安装在自行车辐条上;数据位移单元,与LED点阵条显示单元相连接,所述数据位移 单元用于向LED点阵条显示单元传送显示数据;存储单元,与数据位移单元相连接,所述存 储单元用于存储显示数据;控制单元,分别与数据位移单元和存储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 元,用于控制数据位移单元和存储单元输出数据;电源,与LED点阵条显示单元相连接,所述 电源用于向LED点阵条显示单元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单元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片机为STC12C2052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单元包括EEPROM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锂电池,所述电源安装在车轮轴承中。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包括电磁耦合装置,所述电源安装在车轮中。
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辐条LED显示器还包括测速仪,所述测速仪安装在自行车 上,用于检测自行车的车速,且所述测速仪与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LED点阵条显示单元包括LED贴片。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行车辐条LED显示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自行车辐条上安装LED点阵条显示单元,同时,根据控制单元的 相关指令,从而能在自行车行驶时显示出图案,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具有美观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辐条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辐条LED显示器,包括:
LED点阵条显示单元1,安装在自行车辐条上;
数据位移单元2,与LED点阵条显示单元1相连接,数据位移单元2用于向LED点阵条 显示单元1传送显示数据;
存储单元3,与数据位移单元2相连接,存储单元3用于存储显示数据;
控制单元4,分别与数据位移单元2和存储单元3相连接,控制单元4用于控制数据 位移单元2和存储单元3输出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61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