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冷暖双风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8449.4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4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琴;陈雨;唐波;王东厚;冯守健;郭景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文洁 |
地址: | 10007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车辆 冷暖 风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车辆的冷暖双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由于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对于空气舒适度的要求较高。在供暖时,需要在靠近地板位置处送出暖风,暖风从下部进入车厢后,由于其密度比车厢内的环境空气的密度更小,因此逐渐上升,随后被吸入位于天花板吸入口中,从而形成“空气的流动”。此种空气流动使得热风不是直接吹向人体的比较敏感的面部,而是从车厢下部向上部循环,因此,整个车厢内的温度变化均匀,使人体感觉舒适。在制冷时,需要直接从客室内车顶将冷空气向下吹入车厢,冷空气由于其密度比车厢内的环境空气的密度更大,因此向下流动,在向下流动期间冷空气和周围空气热交换,热的周围空气被蒸发上升重新被吸入空调机组回风口内,继续进行制冷循环,从而形成“空气的流动”。使得人体感觉舒适。
现有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空调系统通常是:在车厢顶部设置制冷设备并在车辆的顶部沿车辆的纵向方向排布冷风道,制冷设备产生的冷风由冷风道从顶部送至各个车厢内;在车厢的侧壁下部的座椅底下,以一定的间距布置电热器,电热器将周围的空气加热从而为车厢供暖。这样的空调系统较为复杂,座椅底下操作不方便,不利于安装和检查、维修,需要的部件数量多,并单纯靠电热器对周围空气的辐射进行传热,不利于空气循环流动。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的空调系统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冷暖双风道结构,其结构简单,有利于空气循环流动,能够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冷暖双风道结构,包括冷风风道和暖风风道,其中,冷风风道和暖风风道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并列排布在车辆的顶部,与车辆的空调装置相连,从而使得由空调装置产生的冷风和暖风能够分别通过冷风风道和暖风风道而传送至各个车厢中,其中所述冷暖双风道结构还包括沿车厢侧壁竖直延伸的暖风管,所述暖风管的上端与暖风风道连通,所述暖风管的下端与车辆的侧壁的靠近地板的暖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暖风风道布置成和冷风风道相比更加靠近车厢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暖风风道和冷风风道的数量分别是两排,分别相对于车辆顶部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暖双风道结构由酚醛树脂层压板(ARTBOARD复合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车辆的冷暖双风道结构,使用了酚醛树脂层压板,因此质量轻,耐高温,自身具有保温和吸音的性能,无需另外粘贴保温和吸音材料,表面不会产生空气温差带来的水凝露及空气流动产生的噪音,同时易于制造,强度大,适合长途运输。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厢内制热空气流动原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厢内制冷空气流动原理图;以及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轨道交通车辆的冷暖双风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冷暖双风道结构,包括冷风风道和暖风风道,其中冷风风道和暖风风道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并列排布在车辆的顶部,与车辆的空调装置相连,从而使得由空调装置产生的冷风和暖风能够分别通过冷风风道和暖风风道而传送至各个车厢中,其中所述冷暖双风道结构还包括沿车厢侧壁竖直延伸的暖风管,所述暖风管的上端与暖风风道连通,所述暖风管的下端与车辆的侧壁的靠近地板的暖风口连通。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84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速列车转向架的耐腐蚀保护圈
- 下一篇:转向架的登车梯及转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