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通分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9622.2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8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根长;陈纪安;宋阳阳;刘震;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涧光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7 | 分类号: | F16K11/07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通 分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介质粘度较大或易结焦、堆积的流体管道输送的三通分流阀。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燃料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显得日益紧缺。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煤焦油,采用加氢洁净技术,使煤焦油轻质化生产燃料油,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煤焦油加氢原理为:煤焦油中含有大量的芳烃、胶质、沥青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并裂解开环,可使煤焦油中大量的不饱和烃、芳烃、胶质、沥青质饱和,获得低分子量的饱和烃,加氢脱出S、N、O和金属杂原子,降低了硫和芳烃的含量,改善其安定性,可获得石脑油和优质燃料油添加剂。但煤焦油的硫、氮、氧含高,多环芳烃含量较高,碳氢比大,黏度大,机械杂质含量高,且工艺过程中含有固体催化剂颗粒,容易缩合成焦,易在机械设备中堆积,严重影响生产时间,阻碍了其大规模产业化。传统上,采用两个独立的球阀和一个三通管件连接起来,达到分流的目的,但当一个球阀关闭,介质又包含固体颗粒且粘度高,在球心和阀体以及三通管件右侧区域之间会形成“死区”,当此阀打开时,充满死区的沉积物不仅会粘附在管道上减少内孔流通量,不但会损坏下游设备而且还需要额外时间来拆除阀门进行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三通分流阀,能将介质从单流道分流至两通道或其中之一,具有无死区、可在线冲洗、密封好、零泄漏、操作简单、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通分流阀,包括阀体和两组主阀机构,阀体的侧壁沿径向分布有三个流体介质接口,两组主阀机构分别设置在阀体的两端,用于控制阀体两端流体介质接口的启闭,所述主阀机构包括阀座Ⅰ、阀芯Ⅰ、阀盖Ⅰ、传动装置Ⅰ以及驱动装置Ⅰ,阀座Ⅰ设置在其对应一端的流体介质接口处,阀盖Ⅰ设置在阀座Ⅰ上,阀芯Ⅰ置于阀座Ⅰ内部,并通过传动装置Ⅰ与驱动装置Ⅰ连接,所述每组主阀机构的阀座Ⅰ上均设有连通至阀腔的副阀连接孔,副阀连接孔处连接有副阀机构,副阀机构包括阀座Ⅱ、阀芯Ⅱ、阀盖Ⅱ、传动装置Ⅱ以及驱动装置Ⅱ,阀座Ⅱ设置在阀座Ⅰ的副阀连接孔处,阀盖Ⅱ设置在阀座Ⅱ上,阀芯Ⅱ置于阀座Ⅱ内部,并通过传动装置Ⅱ与驱动装置Ⅱ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通分流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阀机构的阀座Ⅱ上还设置有清洁柴油注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通分流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Ⅰ和阀座Ⅱ与阀体之间均为缠绕垫密封,阀盖Ⅰ和阀盖Ⅱ与阀体之间均为缠绕垫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通分流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阀机构处于开位时,阀芯Ⅰ和阀盖Ⅰ之间为金属硬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通分流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阀机构处于关位时,阀芯Ⅰ和阀座Ⅰ之间为金属硬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三通分流阀可用于介质粘度较大或易结焦、堆积的流体管道输送,包括两个主阀机构,能实现介质分流,当一个主阀的阀芯打开,一个主阀的阀芯关闭时,阀芯与阀体处于开孔的分接点处,相当于使用弯头管件,使介质能顺利通过,且不会形成“死区”,并且,每个主阀均配有副阀,通过副阀用清洁的柴油对主阀进行冲洗,将沉淀物清除干净,能大大提高正常生产时间,提高整体设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通分流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通分流阀的主阀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通分流阀的副阀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阀体,2、流体介质接口,3、副阀连接孔,4、清洁柴油注入口,201、阀座Ⅰ,202、阀芯Ⅰ,203、阀盖Ⅰ,204、传动装置Ⅰ,205、驱动装置Ⅰ,301、阀座Ⅱ,302、阀芯Ⅱ,303、阀盖Ⅱ,304、传动装置Ⅱ,305、驱动装置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涧光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涧光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9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