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放对管失调扫描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6618.9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4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潺;黄飞明;励晔;于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30 | 分类号: | H03F1/3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失调 扫描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电源电路,尤其是一种电源电路中的运放电路。
背景技术
在开关电源电路中,运放(运算放大器)往往是电路的核心部分,其精度 决定着系统的性能。所以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往往需要对运放的误差进 行消除。
如图1所示为开关电源的整体控制环路。EA模块103为误差放大器,其作 用为放大反馈电压VFB和基准电压VREF1之间的误差。OSC模块(时钟振荡电路) 106通过逻辑模块101控制功率管的打开。PWM模块104通过比较误差放大器的 输出信号和电流采样信号,控制功率管的关断。ISENSE模块102为电流采样模 块。在芯片内部,基准电压VREF1往往通过烧写来保证输出的精度。运放模块 为了保证芯片的功耗,现在常常采用MOS管来实现。而在CMOS生产工艺中,由 于制造工艺的波动以及版图元器件之间的差异,普通面积的运放失调电压大概 有10mV左右。而为了降低其失调电压,就必须加大对管的面积,这样会增加芯 片的成本。况且失调电压的大小,会随着周围环境(比如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现有的技术是通过差模反馈来降低失调电压。但在开关电源电路中,由于 开关频率较高,增加运放电路的直流反馈往往会降低运放的响应时间,导致输 出反应的迟缓,同时也会增加电路的功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放对管失调扫描电路, 用来消除运放的误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运放对管失调扫描电路,包括一个逻辑控制电路和一个运放主体电路;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与门U1,D触发器D1、D2、D3、D4,锁存器S1;
与门U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SCAN信号和时钟信号CLK,输出端接D触发器 D4的输入端,D触发器D4的Q端接D3的输入端,D触发器D3的Q端接D2的输 入端,D触发器D2的Q端接D1的输入端;D触发器D4、D3、D2、D1的各使能 端接使能控制信号EN;D触发器D4、D3、D2、D1的各Q端分别输出分频后的时 钟信号CLK4、CLK3、CLK2、CLK1;锁存器S1的输入端接SCAN信号,时钟输入 端接时钟信号CLK,使能端接使能控制信号EN,输出端输出SCAN_OVER信号;
所述运放主体电路包括:PMOS管MP1~MP16;NMOS管MN1~MN13;非门U2 和U3;非门U2的输入接SCAN_OVER信号,输出端为A节点接非门U3的输入端; 非门U3的输出端为B节点;
MP3的栅极作为运放的同相输入端,MP2的栅极作为运放的反相输入端; MP3~MP8的栅极连接在一起;MP3~MP7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并连接MP1的漏极 和MP2的源极;MP7的漏极接MP8的源极;MP4、MP5、MP6、MP8的漏极分别接 MN1、MN2、MN3、MN4的漏极;MP3的漏极、MN1、MN2、MN3、MN4的源极一起连 接MN7的漏极;MN1、MN2、MN3、MN4的各栅极分别接时钟信号CLK1、CLK2、CLK3、 CLK4;MP2的漏极接MN8的漏极;
MP1的栅极、MP11和MP12的栅极、MN5和MN6的栅极、MN7和MN8的栅极 分别接偏置电压VBP1、VBP2、VBN2、VBN1;
MP1、MP9、MP10的源极接电源VDD;MP9和MP10的栅极相接并连接MP12的 漏极;MP9和MP10的漏极分别接MP12和MP11的源极;MP12的漏极接MN5的漏 极,MN5的源极接MN7的漏极,MN7的源极接地;MP11的漏极接MP13和MP15的 源极以及MN9和MN11的漏极;MP13的漏极接MN9的源极,并连接MP14的源极 和MN10的漏极;MP15的漏极接MN11的源极,并连接MP16的源极和MN12的漏 极,并输出信号SCAN;MP15的漏极接MN13的漏极,MN13的源极接地;MN13的 栅极接信号SCAN_OVER;MP14的漏极、MN10的源极、MP16的漏极、MN12的源极 接MN16的漏极;MN16的源极接MN8的漏极;MN8的源极接地;
MP13、MP14、MN11、MN12的栅极分别接非门U2的输出端A节点;MN9、MN10、 MP5、MP16的栅极分别接非门U3的输出端B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66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重构高效率高线性宽带功率放大器
- 下一篇:四组串五个端子的光伏接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