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岩棉镀锌边夹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6997.1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9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林实力钢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92 | 分类号: | E04C2/2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镀锌 边夹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板材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铝合金岩棉镀锌边夹芯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墙体材料市场中,现有的夹芯板都具有保温、阻燃、隔音等特性,但是结构比较单一,不但外形不美观而且板的结构不牢固。另外,现在的夹芯板之间的拼接是通过在夹芯板预留螺栓孔,再通过螺栓对两块隔热板之间进行拼接,这种拼接的方式不仅不美观,增加人工作业,而且没有达到良好的隔音、隔热及阻燃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状的不足,提供一种铝合金岩棉镀锌边夹芯板。
本实用新型包括铝合金制成的上层板和下层板,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设有岩棉夹心板,岩棉夹心板包括岩棉层、分别设置在岩棉层上、下表面的上、下网状结构层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透岩棉层并连接上、下网状结构层,岩棉夹心板的两侧通过]形镀锌边和[形镀锌边固定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形镀锌边和[形镀锌边通过钉子分别与上层板和下层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板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第一搭扣和第二搭扣,所述的第一搭扣设有一凸缘,所述的第二搭扣上设有与该凸缘相适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板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截面为梯形的第一加强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上层板还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扁条状的第二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网状结构层均为钢丝网,所述连接件为若干设置在上钢丝网的网格线上并垂直于上钢丝网的钢丝,所述连接件竖直穿透岩棉层后弯曲搭接在下钢丝网的网格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形镀锌边和[形镀锌边将岩棉夹心板固定在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加强了铝合金岩棉镀锌边夹芯板强度和力度,使铝合金岩棉镀锌边夹芯板不轻易变形和损坏;通过在岩棉层内部形成网维增强结构,大幅度地提高了岩棉夹心板的抗拉强度、尺寸稳定性、压缩强度;通过设置第一搭扣和第二搭扣使装饰隔墙板在拼接和拆卸时操作简单,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岩棉夹心板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铝合金制成的上层板1和下层板2,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设有岩棉夹心板3,岩棉夹心板3包括岩棉层31、分别设置在岩棉层31上、下表面的上、下网状结构层32/33以及连接件34,连接件34穿透岩棉层31并连接上、下网状结构层,上、下网状结构层均为钢丝网,连接件为若干设置在上钢丝网的网格线上并垂直于上钢丝网的钢丝,连接件竖直穿透岩棉层后弯曲搭接在下钢丝网的网格线上。岩棉夹心板3的两侧通过]形镀锌边4和[形镀锌边10固定于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形镀锌边4和[形镀锌边10通过钉子8分别与上层板1和下层板2固定连接,上层板1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第一搭扣5和第二搭扣6,第一搭扣5设有一凸缘,第二搭扣6上设有与该凸缘相适配的卡槽。
本实施例中,第一搭扣5的截面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竖直面、自第一竖直面顶端水平向内翻折的第一翻折面、自第一翻折面竖直向下翻折的第一翻折沿;第二搭扣6的截面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二竖直面、自第二竖直面顶端水平向外翻折的第二翻折面、自第二翻折面竖直向下翻折的第二翻折沿。第一搭扣5的第一竖直面、第一翻折面及第一翻折沿构成所述的凸缘,第二搭扣6的第二竖直面、第二翻折面及第二翻折沿构成所述的卡槽,卡槽开口朝下,并与凸缘相适配。第一搭扣5的截面还包括自上层板1向外倾斜布置的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与第一搭扣5的第一竖直面底端相衔接;第二搭扣6的截面还包括自上层板1向外倾斜布置的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与第二搭扣6的第二竖直面底端相衔接。第二搭扣6的第二翻折沿底端还设有水平向外翻折的过渡沿。
使用时,将多个夹芯板按顺序排列,每一个夹芯板的第一搭扣5上的凸缘与相邻的另一个夹心瓦的第二搭扣6上的卡槽相配合,从而拼合而构成建筑物的外表面或内表面。
本实施例中,上层板1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截面为梯形的第一加强结构7,该梯形的顶面与底面的高度差为30-40mm,该梯形的底角为30℃-60℃。上层板1还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扁条状的第二加强结构9,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厚度为0.3mm-0.8mm。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而灵活设计。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林实力钢建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林实力钢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6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体的保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空间平面物体位姿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