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1129042.1 申请日: 2015-12-30
公开(公告)号: CN205387500U 公开(公告)日: 2016-07-20
发明(设计)人: 李艳平;张美;罗金学;户园凌;刘娟;金潇 申请(专利权)人: 中科嘉亿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嘉亿(北京)生态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3/30 分类号: C02F3/30;C02F3/32;C02F101/16
代理公司: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代理人: 张洪年
地址: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高梁***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物 洄游 生态 透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

背景技术

河流是地表水的主要通道,是水文循环的自然通道。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尤其是河流生境,为增加其排水能力,河流原有自然生境遭受破坏。随着城市下垫面硬化程度的增加,降雨冲刷地表形成的径流污染汇入河道,形成河道污染。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的随意放排,以及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加重河道污染,受损的河道生境无法有效净化水体。面对这一现状,国内展开大量研究工作,不断研发出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生态技术,利用植物和微生境来净化污染水体,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中的有机物、降解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染程度,在河道污染物去除中起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河道生境对污染水质的净化效果,透水坝成为河道水质处理工程中的新型技术。透水坝是水利工程中水坝的一种,利用砾石、卵石等天然材料,堆砌成坝体,与普通水坝不同,透水坝具有较强的透水性,砾石空隙形成微生境,透水坝上层种植水生植物。透水坝可有效降低水流流速,增加水利时间,污染水体与微生物、植物根系充分接触,加强水质污染的净化处理。透水坝虽然有一定的透水性,没有阻隔水体流动,对河道水质净化处理起到加强作用,但以往的透水坝缺少动物通道,阻隔坝体上游与下游的动物交流,破坏了水生动物迁徙通道,尤其是鱼类洄游通道,降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阻碍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济合理、简易高效的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所述透水坝的坝体为三级坝体,按纵向结构由左到右依次包括间断设置的截流坝4、稳定坝5和溢流坝6;所述透水坝的横截面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生态坝体2和植被系统3,该生态坝体2的底部设有生物通道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所述生物通道1的截面为矩形,高200mm,宽30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所述生态坝体2由下到上设置有稳定结构层21和强化处理层2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所述植被系统3由下到上设置有生态种植袋31和水生植物层3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所述水生植物层32中的水生植物为美人蕉、鸢尾、千屈菜、泽泻、水蓼、梭鱼草、香蒲、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所述稳定结构层21由石笼网格构成,该石笼网格内部由粒径50mm-200mm的砾石填充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所述强化处理层22由石笼网格构成,该石笼网格内部由粒径10mm-50mm的砾石或/和陶粒材料填充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所述生态种植袋31高200-300mm,由自然土或/和沙混合填充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生态型生物廊道系统,所述稳定坝5截面为矩形,宽2m-3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生态型生物廊道系统,所述溢流坝6截面为直角梯形,上宽2m-3m,下宽4-6m,坡面为1:1-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通过坝体的生态设计,增加河道中生物生境,利用陶粒对污染物质的吸附作用,植物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通过砾石床、植物根系形成的微生境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以及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氨氮的去除作用,有效降低河道水质的污染程度。生态坝体本身可减缓水流速度,延长水利时间,生态坝体的砾石床可增加污染物质与净化介质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污染物质的去除率。植被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坝体对污染物质的去除作用。生物通道为鱼类等水生动物交流、迁徙、洄游提供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洄游生态透水坝为由截流坝、稳定坝、溢流坝三级坝体组成,每个坝体各设计一个生物通道,三个生物通道在不同的水平线上,形成“之”字形,促进生物交流的同时,避免污染物质直接通过坝体。整个生态坝体净化水体的同时,营建与恢复动植物生境,恢复水生动物交流、迁徙、洄游通道,增加生物多样性。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嘉亿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嘉亿(北京)生态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嘉亿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嘉亿(北京)生态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9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