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1365.4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雷;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罗伟平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移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这些移动设备对高能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具有重 量轻、储能大、功率大、无污染、寿命长、自放电系数小和温度适应 范围宽泛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移动设 备的最佳电源。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是最常见的锂离子电池之一,圆柱形锂离子电 池的制造需要将其内的电芯卷绕成圆柱形,但是在卷绕过程中由于不 均导致电芯的直径并不一致,这势必会影响成品电芯的柱形度,进而 影响在客户端的装配;在电芯的装配过程中,电芯由于多次转移和测 试等原因很容易受到挤压和碰撞,使得电芯变形,连接在其两端的极 耳也因为受到挤压而容易弯曲,甚至短路而引起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一种柱形锂离 子电池,避免电芯受到挤压和碰撞时变形,防止极耳由受到挤压弯曲 而导致电池短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包括裸电芯、柱形外壳以及垫片,所述垫 片的形状与所述柱形外壳横截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裸电芯置于所述 柱形外壳内,所述垫片垫在所述裸电芯两端,且所述垫片同样置于所 述柱形外壳内,所述柱形外壳的两端设置有缩口,所述垫片的边上设 置有缺口,所述缩口包括弯折部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柱形外 壳的夹角为70°~90°。所述柱形外壳采用钢、镍、铝、铜或其合金制 得,将裸电芯放置于所述柱形外壳内,既统一了电池的柱形度,也能 够对裸电芯进行保护,避免电芯受到挤压和碰撞时变形;当所述柱形 外壳受力过大发生变形时,其内的裸电芯会对两端的垫片进行挤压, 垫片受到挤压后,在向缩口处移动时边缘部分可能会被挤出缩口,但 当垫片边上的缺口被挤出到缩口位置时,缺口会卡在向柱形外壳内侧 弯折的缩口的阻挡部,使得垫片无法再向外侧移动,保持垫片继续固 定电池极耳,防止外界与电芯接触发生短路。其中,柱形外壳的横截 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是类圆形,对应地,与柱形外壳的横截面形 状相匹配的垫片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是类圆形。其中,所述阻挡 部与所述柱形外壳的夹角为70°~90°,使所述阻挡部能够有效地配合 所述缺口,从而能够对被挤压的垫片起到阻挡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所述缺口设 置有两个,设置的两个缺口,能够可靠地避免所述垫片因受到挤压从 所述缩口弹出。其中,当所述垫片为对称形状的,所述的两个缺口对 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所述垫片设 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对电池进行注电解液,以及使从所述裸电芯 引出的极耳从所述通孔穿出。当所述垫片受到挤压时,所述通孔还能 够为所述垫片提供弹性形变的空间,以避免所述垫片因受到挤压从所 述缩口弹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所述通孔的 面积占所述垫片总面积的1/2及以上,令所述通孔足够大,以提高注 电解液的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所述缩口的 弯折部为弧面。当需要对所述柱形外壳包覆电池包装袋时,所述缩口 弯折位置设为弧面以使与电池包装袋贴合更加紧密,且不为因缩口弯 折位置为棱角而刺破电池包装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改进,还包括电池 包装袋,所述电池包装袋包覆整个所述柱形外壳,以对该圆柱形锂离 子电池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所述柱形外 壳外径为3mm~20mm,壁厚0.05mm~1mm,长度为10mm~2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所述缩口的 内径为2.5mm~1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所述垫片的 直径小于所述柱形外壳的内径0.1mm~0.5mm,所述垫片的直径略小 于所述柱形外壳的内径,方便将所述垫片放置于所述柱形外壳,又不 至于因所述垫片直径过小而从所述柱形外壳内滑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所述通孔为 方形通孔,方便极耳的穿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13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防爆式蓄电池防水防暴箱
- 下一篇:高效LED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