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2442.8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9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任焱;俞大海;郑利武;张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B01D53/14;B01D53/18;G01N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焦油 去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处理,特别涉及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过程气体在线分析过程中,样气中通常会含有多种气体、液体或固体杂质,影响仪表分析或引起预处理故障,需要净化去除。焦炉煤气分析系统中,采用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去除焦炉煤气中含有的苯、萘、焦油等杂质。
目前,常用的气体中焦油去除方式为:将气体通入容器内,利用容器内的洗液去除焦油。该中技术方案具有诸多问题,如:
1.洗液需要定期更换,维护量大;
2.气体净化效果随时间而变化。
3.气液接触不均匀不充分:样气从进气管底部出口喷出,在管口附近气体分布最密集;
4.气体中夹带液滴:气体净化装置出口气体中夹带液滴,后端过滤装置压力大。
为了解决上述焦油去除方式中的不足,M&C公司提供了新的洗气装置,如图1所示,在进气口底部增加了碎泡装置,起到均匀分布气流,增加气液接触面积的作用;同时洗瓶采用细长结构,液位高不大于洗瓶高度的一半,气体与气体中夹带的液滴完全靠重力作用在洗液上方空间进行分离。该洗气装置具有一些不足,如:
1.焦炉煤气中的苯、萘等结晶物会聚集堵塞气体分流部件的孔结构;
2.依靠重力作用分离样气中夹带的液滴,气液分离效果不够理想。
3.洗液需要定期更换,维护量大。
4.洗涤效果不稳定,更换洗液初期洗涤效果好,后期效果越来越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连续工作、去除效率高、自清洁、运行成本低的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所述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包括:
混合单元,所述混合单元内具有第二通道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膨胀区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间的夹角为钝角或平角,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膨胀区,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所述第二通道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气体;
容器,所述容器具有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处于容器内的磷酸液面之上,所述第二出口处于所述液面之下;所述第三通道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进口;
第一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出口选择性地连通至少二路处理单元中的一路;
至少二路处理单元,所述至少二路处理单元分别用于截留液体中的焦油,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入端;
泵,所述泵安装在所述第二出口和第一通道的输入端之间的管路上。
根据上述的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可选地,所述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入端选择性地连通至少二路处理单元中的一路。
根据上述的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优选地,所述泵安装在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入端和至少二路处理单元之间的管路上。
根据上述的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优选地,所述磷酸的浓度不低于85%。
根据上述的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滤网;
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设置在所述滤网的上游侧。
根据上述的气体中焦油的去除装置,优选地,所述进口处于所述液面之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创造性地提出了混合-分离-处理的循环运行模式,真正实现了磷酸的自清洁、循环利用,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
2.磷酸由于急剧膨胀而被雾化成极小的液滴,气体被由于磷酸膨胀而造成的负压吸入而和极小的磷酸液滴充分混合,显著地提高了磷酸对气体中焦油的吸附、溶解效果;连通混合单元和容器的管道及容器则进一步提高了吸附、溶解效果;
3.采用的至少二路处理单元,实现了边滤除、边维护的目的,也即实现了焦油去除的连续作业的实用新型目的。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洗气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气体中焦油去除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24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