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光学暗室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7200.8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0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史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岸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区华苑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光学 暗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光学暗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光学暗室。
背景技术
在光学实验的光路摆设中,经常会遇到对实验环境需要暗环境的要求。而现有的 光学暗室,大部分为在实验室中整个房间布置,具有位置固定、布置困难、暗环境不均匀、通 风不好等缺点。另外,现有的光学暗利用遮光板相互连接来实现的,但它具有硬度大、使用 过程中容易损坏的缺点,并且拆卸不方便,即使拆卸了也不能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也不能满 足人们对于不同规格暗室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可移动光学暗室,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防撞性能优良,可多次重复利用,不易损坏,且可根据需求组装成不同大小规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移动光学暗室,包括多个转轮1、由多个金属支架2围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 电源接线板3、储物盒4、换气扇5和包覆并固定在长方体框架结构上的遮光布6,所述的遮光 布6在长方体框架结构的某一面开有出入口7,所述的多个滚轮1设置在长方体框架结构的 底部,所述的电源接线板3和储物盒4均设在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所述的换气扇5设置在 长方体框架结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滚轮1均布在长方体框架结构底部的四个角落处。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1为万向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盒4内设有三色安全灯、温湿度计等工具。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布6通过夹持件与多个金属支架2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为与金属支架2相适应的夹子。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金属支架2之间通过金属夹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相互平行的两个金属支架2之间设有加强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光学暗室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光学暗室,采用万向滚轮装置,使暗室具有可移动 性,满足实验需求;采用金属支架及遮光布,使结构牢固,暗环境均匀,金属支架安装、拆卸 方便,并且可根据需求组装成不同大小的暗室,适用性广,且遮光布柔性大,避免了移动和 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的缺点,并且与框架之间连接方便;顶部固定换气扇,便于通风换气, 利于工作人员在暗室内工作,也保证了暗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环境因素带来一定的影响;内 部备有接线板及储物盒,便于实验使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 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可移动光学暗室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滚轮;2-金属支架;3-电源接线板;4-储物盒;5-换气扇;6-遮光布;7-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岸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科岸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7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